发布于:2021-12-30
原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宋启斌教授团队探索出难治性甲状腺癌治疗新路

​甲状腺癌一般被称为「懒癌」和「最善良的癌症」,大部分恶性程度低,患者通常预后良好。但部分难治性甲状腺癌却是「另类」,治疗起来极为棘手。近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宋启斌教授团队创新开展免疫+放疗+细胞因子的「三联疗法」,为难治性甲状腺癌探索出一条治疗新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宋启斌教授团队探索出难治性甲状腺癌治疗新路

多数甲状腺癌患者通过早期规范治疗,生存期可长达 10 年及以上;即使出现了淋巴结转移,手术后也能实现 5 年生存期。但并不是所有甲状腺癌都可以抱有「躺平」心态。部分难治性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嗜酸性细胞癌、甲状腺低分化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髓样癌等)恶性程度较高,就诊时病灶往往累及气道、食道、颈部大血管等重要组织器官或伴有远处转移,患者病情进展快,手术风险大,且部分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容易复发,治疗效果差。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宋启斌教授团队探索出难治性甲状腺癌治疗新路

家住湖北黄冈的黄爹爹,10 年前确诊了甲状腺嗜酸细胞癌,由于术后复发及转移,全身肿瘤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去年 4 月,黄爹爹找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湖北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宋启斌教授团队。

团队成员李祥攀教授通过支气管镜活检及颈胸部 CT 检查发现,黄爹爹存在颈胸部软组织、气管内以及双肺多发癌细胞转移。考虑到患者当时的呼吸困难及咯血症状,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率先予以气管内病灶姑息放疗。

待黄爹爹气管压迫症状缓解后,李祥攀教授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及甲状腺癌诊疗指南,予以索拉非尼靶向治疗同步右肺转移灶放射治疗。2 周期靶向治疗后复查 CT 发现,颈胸部软组织肿块较前增大。肿瘤中心联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胸外科等学科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综合讨论后建议先行右侧颈部探查术及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今年 1 月份,黄爹爹复查发现右侧肾上腺出现了新的转移病灶。李祥攀教授综合考量患者的既往治疗史,结合当前免疫联合治疗的热点,创新性地建议患者行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右侧肾上腺转移灶放射治疗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静脉注射的三联治疗。

治疗结果令人欣慰,在 1 周期三联治疗及 2 周期免疫单药维持治疗后复查胸腹部 CT,黄爹爹右侧肾上腺转移灶及双肺多发转移灶都较前明显缩小,身体状况恢复良好,肿瘤评估考虑部分缓解。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黄爹爹接受每三周一次的免疫治疗及定期复查,全身肿瘤情况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暂时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及毒性。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宋启斌教授团队探索出难治性甲状腺癌治疗新路

据悉,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诱导、增强或抑制免疫反应的疾病治疗方法,是目前恶性肿瘤治疗手段中的研究热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宋启斌教授团队一直在从事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团队参与的多项临床试验已证明免疫联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获批多种癌症适应症。他同时提醒,在临床应用中要持续重点关注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加强免疫毒性的管理。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