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2-16
原创

冬天里的「卒中故事」

文章来源: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案例  

2021 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点,拉尼娜现象已经愈来愈显,带走了秋天的最后一片落叶······

不知不觉中,已经是冬天了,众所周知,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高发的季节,尤其是气温的骤然下降,对于很多具有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人而言,可要当心了,这不,一不小心,刘奶奶就中招了。   

1

刘奶奶今年 82 岁了,是个退休医务人员。平时和老伴生活自理,做饭、洗衣样样不落,有时还帮忙带带孙子。但是刘奶奶一直有房颤病史,平时也没有什么症状,不太在意。

前几天,刘奶奶在去药房买药的时候突然意识不清、不省人事,左侧肢体还出现了瘫痪。药房人员急忙拨打 120 送至西安医学院一附院急诊科,接到急救电话后医院快速启动了卒中绿色通道,神经内科医生张雷会诊后考虑刘奶奶急性脑栓塞,于是立刻启动了静脉溶栓治疗。

「因患者意识不清、双眼右侧凝视、左侧肢体偏瘫、肌力 0 级,考虑其为大血管闭塞,需桥接血管内治疗。」经与家属沟通,我们迅速向张蓓主任汇报相关情况,之后立即集结介入团队做好介入手术的术前准备。

冬天里的「卒中故事」

经介入团队的全力救治,不到一个小时,患者的血管血流就恢复通畅了。由于救治及时,手术刚结束,刘奶奶的左侧胳膊、腿就能抬起来了。回到病房后,刘奶奶意识也清楚了,凝视也消失了,左侧肢体瘫痪也明显好转。如今,刘奶奶恢复得很好,已经可以在病房活动自如。

2

冬天里的「卒中故事」
冬天里的「卒中故事」
冬天里的「卒中故事」

除了刘奶奶,还有突然意识丧失、肢体瘫痪的 76 岁张奶奶、58 岁的丁叔叔,他们都是在急诊动脉取栓后很快就清醒了,且肢体力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还有突然失语、右侧偏瘫的 74 岁焦奶奶,在血栓取出后就恢复了语言和运动功能。

冬天里的「卒中故事」
冬天里的「卒中故事」
冬天里的「卒中故事」
冬天里的「卒中故事」

因后循环缺血而反复头晕的雷叔叔、杨老伯,在植入椎动脉支架后,他们的头晕和平衡障碍完全缓解;还有植入颈动脉支架后,左侧肢体活动明显改善的 75 岁薛老伯······

一周之内,八位脑血管病患者(四位动脉取栓、四位支架植入)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

01

脑血管病一直有着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一旦发生急性脑卒中,及时救治非常重要。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竞赛,时间就是大脑!早一分钟打开血管就能拯救数以万计的脑细胞,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及神经功能至关重要。因此,尽早发现并快速开通血管、恢复血流是关键。

02

一旦出现口角歪斜、肢体单侧无力、言语不清、表达困难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03

随着神经介入的快速发展,除了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外,大血管闭塞有了更好的治疗手段——动脉取栓术。

取栓治疗主要是针对颅内大血管闭塞,通过导管经血管内到达闭塞的部位,使用特殊的取栓装置将血栓取出,恢复闭塞部位血流。

动脉取栓术是脑梗死超早期血管再通的有力武器,与静脉溶栓相比,它具有时间窗长、血管开通率高等优势;但是它同时也是一项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风险大的手术,由于颅内动脉血管迂曲、纤细,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介入技术。

专家有话说

冬天里的「卒中故事」

在患者发病后,应该尽快将患者送至有技术条件的医院,并配合医生尽快做出决定,避免贻误病情。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作为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在静脉溶栓与血管内取栓治疗方面已经实现了无缝衔接,使各种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得到更及时、安全的救治,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后遗症。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