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1-25
原创

五招组合拳,精准出击,对抗「癌王」

11 月 19 日是世界胰腺癌日。胰腺癌,因其发病隐匿、侵袭度高、恶性度高、生存期短,素来有着「癌中之王」的恶名。近年来,它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患者日趋年轻化。

面对「癌王」,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请看谢师傅的就医故事~

胰腺癌 MDT「组合拳」带来新希望

56 岁的谢师傅,因为两个月来上腹部疼痛到医院检查,发现胰腺上长了东西:超声提示胰腺颈部占位,增强磁共振确诊为胰腺恶性肿瘤,肿瘤大小 40 mm×50 mm,直接侵犯重要血管。以往,胰腺癌的治疗主要以「外科优先」。且手术难度高,风险大。

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黄涛仔细分析了谢师傅的情况发现,如果勉强手术,很难实现根治性切除,手术后很大概率还会复发转移,无法得到生存获益。

对此,黄涛组织了胰腺癌多学科(MDT)会诊,为谢师傅量身制定了一套对付胰腺癌的组合拳。

第一招

首先,经过肝胆胰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会诊,制定了「新辅助化疗+手术+辅助化疗」的治疗计划,力争精准打击!

第二招

肿瘤内科打前站,为谢师傅进行了 4 个周期的化疗,肿瘤明显缩小,和血管有了一定距离,获得手术机会!

第三招

两招结束,刚入院时甚至不能平躺的谢师傅腹胀腹痛感减轻,MDT 团队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指征!

第四招

黄涛副主任为其成功实施胰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显示肿瘤大部分坏死,淋巴结阴性,切缘干净,肿块摘除!

第五招

谢师傅恢复后,肿瘤内科继续给予辅助化疗,消灭残余!

组合拳打完,瘤体即从网球大小缩减到乒乓球大小,复发率、转移率降低,治愈率提高。在合理管控下,谢师傅的生命得以有效延长。

黄涛副主任表示,随着多学科诊疗的参与,胰腺癌的治疗手段和方案日益丰富,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和获益。

胰腺癌如此凶险,作为健康人,我们如何及早发现它?哪些人要特别注意呢?

胰腺癌是什么?

认识胰腺癌,首先要知道胰腺在哪儿。

胰腺是仅次于肝脏的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位于人体左上腹最深处,与肝、胆、肠、胃等器官紧密相邻。

我们常说的胰腺癌,是指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变,即胰腺导管腺癌,占所有胰腺癌病理类型的 95%。此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也是胰腺恶性肿瘤的一种,但它的生长、发展速度缓慢,恶性程度远不及胰腺导管腺癌。

早期有哪些预警信号?

由于胰腺位置隐蔽,普通超声检查对胰腺小肿瘤的检出率低,因此常规体检很难在早期发现胰腺癌。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陈贝贝表示,虽然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和「胃病、胆囊炎」等混淆。但仍有一些信号需要警惕:

1、中上腹部饱胀不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不要光想着做胃肠镜。

2、腰酸背痛,不要只当腰肌劳损。

3、无糖尿病的人突然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波动,且药物控制不佳。

4、出现黄疸,还可能伴皮肤瘙痒、尿色加深等,不要只想到肝病。

5、没有刻意减肥,体重却在一两个月间减轻 10%。

哪些人群要格外注意?

对于以下三类胰腺癌高危人群,需要及时咨询医生进行检查或筛查。

一是没有糖尿病史却忽然查出患糖尿病的人群,此时需高度警惕胰腺癌风险。

二是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这类人群患癌风险会显著上升,需要基因筛查,定期到医院检查。

三是患有胰腺癌变可能的囊实性肿瘤或慢性胰腺炎人群,如粘液性囊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内分泌肿瘤或慢性胰腺炎等疾病患者。此类人群有部分患者会有癌变风险,需手术者应及时手术切除,需随访者必须定期到医院检查。

做到这些,远离胰腺癌

健康的生活: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多运动,新鲜蔬果,少糖少油,忌暴饮暴食;

健康的心理:保持良好情绪,学会释放压力;

及时的体检。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