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1-19
原创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完成龙岗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

10 月 28 日,32 岁的朱先生突发胸痛就医,经过检查,考虑为急性心肌梗塞,经龙岗区人民医院急诊,心内,介入导管室多科配合,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迅速完成了急诊冠脉造影。

检查结果显示,朱先生病变部位为下壁心梗。考虑到患者心梗病变程度分型,且患者年龄比较年轻,符合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特征,经沟通后,由心内科彭俊主任制定手术方案,为他实行了龙岗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第四代新型支架)植入手术。

生物可吸收支架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支架植入。

支架植入:

支架植入是利用穿刺、导管、球囊导管扩张形成和金属内支架置入等技术,使狭窄、闭塞的血管或腔道扩张、再通,解决传统手术盲区的一种技术,是治疗冠心病、心梗的主要治疗方式。

那么生物可吸收支架,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被人体吸收的支架,又被称为生物可降解支架、生物全降解支架。

这类支架是采用在人体内可降解吸收的材料(聚乳酸、镁合金、锌合金、铁等)制成。在完成治疗的任务之后,能被降解并完全被组织吸收,在血管重构完成后不必永久「服役」。

1977 年,介入心脏病学之父 Andreas Gruentzig 开创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利用球囊扩张的机械治疗方式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治疗。在那之后,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冠脉介入治疗技术经历了金属裸支架、金属药物支架。

单纯球囊扩张:

仅适用于简单部位病变,适合条件有限,而且没有血管支撑力,在手术进行时可能导致血管撕裂、血管闭塞,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术后也容易发生再狭窄。

金属裸支架:

金属裸支架治疗相比起球囊扩张要更安全,但相对而言再狭窄风险还是较高,而且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

金属药物支架:

是目前国内主流支架,把抑制细胞增生的药物涂在支架上,使药物可以在支架植入后的 3 个月左右慢慢释放,保持支架的畅通,避免发生再狭窄。金属药物支架解决了以往裸支架的再狭窄率高和长期多种类服药问题,价格低, 型号齐全, 长期预后优于金属裸支架。但支架本身还是金属异物,无法取出,而且存在多个多次反复支架植入、依然需要服用一些药物、会受到其他疾病影响、部分患者心理难以接受等问题。

而如今终于迎来了,被誉为「冠脉介入治疗第四次革命」的生物可吸收支架时代。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优势

生物可吸收支架初期在人体内和金属药物支架的作用是一致的,能够在植入后慢慢释放药物,保持支架畅通,避免再狭窄的发生。在血管重构完成后,生物可吸收支架会被降解,完全被组织吸收,不必作为金属植入物永远留存在体内。

1. 避免金属植入物永久留存给体内带来的远期安全问题;

2. 避免「金属牢笼」的禁锢,恢复血管舒缩功能,年轻患者远期获益更大;

3. 不会阻碍再次血运重建的选择,有利于再次介入治疗;

4. 可以随时进行核磁和 CT 检查;

5. 解决部分患者对于金属支架存在的过敏反应(近 5%);

6. 解决部分患者排斥金属异物留在体内的心理障碍。

最终在胸痛中心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和密切配合下,成功为朱先生植入了生无可吸收支架,让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朱先生在术中并未出现不适症状,术后也未出现并发症,恢复良好,目前已经顺利出院。

本次手术是龙岗区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标志着我院心内科在介入治疗技术方面再上一层楼。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