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1-15
原创

ICU 故事丨医生暖心提示,那些可避免的意外

在多数人印象中,ICU(重症监护室)既神秘又让人敬畏,这里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主战场。

在这儿,像是患者在人间的最后一道门,生死只在一瞬之间。真实的病例比电影还惊险,用九死一生也形容不了抢救时的惊险。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可能很难适应重症的工作。

以下是南京江北医院 ICU 医生杨欢欢的口述,讲述着她的见证处理过的一些「意外」。

重症医学科

在重症干了 8 个年头了,至今仍有亲友问我上班害不害怕。因为在大众眼中,重症监护室是全院死亡率最高的地方,让人本能的觉得恐惧。但在我们重症人眼中,正是这样的特殊性赋予了我们神圣的使命感。我们是全院最接近死神的地方,但也是挽留生命的最后防线。我们的光辉就来源于给无数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ICU 故事丨医生暖心提示,那些可避免的意外

在这个充满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科室,有太多太多说不完的故事。有的人因为年老体弱没能抵挡病魔的侵犯,有的人因重大手术来这里过渡,有的人不甚遭遇意外,但有一群人,他们的意外本可避免,或者说不至于那么重。

警惕致命胡蜂

比如说,这两天我们科收治了一个胡蜂蛰伤的病人。

在我们科首次接触这个病人时,他的溶血症状已经很重了,入科后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从储氧面罩到高流量吸氧,再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氧合指数最低的时候连 100 都不到(正常人都是 300 以上)。

ICU 故事丨医生暖心提示,那些可避免的意外
在受伤后 1 小时内即出现酱油色尿

从血管内溶血、血尿、横纹肌溶解到急性肾损伤、急性肝损伤、心肌损伤、脑功能障碍、重度的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次次的查房、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的治疗方案调整,持续的血液滤过,连续 3 天的血浆置换,我们在跟死神抢时间啊!

ICU 故事丨医生暖心提示,那些可避免的意外
一次血浆置换需要的血浆

基于病人家属经济压力,ECMO(体外膜肺氧合)未能展开,最后,在病程的第 5 天,家属含泪签字放弃回家了。

在我说这个病例之前,有多少人知道蜂蛰伤会死人呢?有多少人知道蜂蛰伤怎样预防呢?

2018《胡蜂螫伤规范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

  • 在户外运动时避免穿着色泽鲜艳、彩色和黑色的衣服,建议穿白色、绿色、卡其色服装。
  • 发现胡蜂时不要奔跑、鞭打或扑打,保持静止,最好等到胡蜂飞走以后再离开。避免使用含香味的防晒霜、香水等。
  • 保管好食物和饮料,避免含糖和甜味饮料外露。对于有过敏高危因素者,建议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备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病人就是对胡蜂进行扑打而遭到群蜂蛰伤的。

头盔:最后的底线

再举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现在道路四通八达,高速、快速路纵横交错,路况复杂,随之而来的是屡屡发生的车祸,单我科每年收治的重症外伤病人就有上百例。近两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达 10 例,有 6 例病人是骑乘电瓶车或摩托车的,其中 2 例的发生就相差 2 小时。

我们知道,大脑是我们人体的中枢司令部,一旦达到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轻者致残,重症致死。戴盔骑乘能有效保护我们的脑部,减少撞击力度。而这 6 个病人均未戴头盔,其中已有 2 人死亡。

头部是人体最脆弱也是最容易受到致命伤害的部位。电动自行车车速可达 25 公里/小时,电动自行车事故发生时,对驾驶员的冲击力很强。在电动车交通事故中,不戴头盔的致死率远远高于其他因素。

作为骑行者的最后一道防线,头盔能在最危险的时刻救人一命。也提醒想提醒广大群众,注意交通安全,骑乘电瓶车及摩托车一定要戴头盔。

请信任:我们是你们的「战友」!

ICU 故事丨医生暖心提示,那些可避免的意外

作为医生,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生命在一次次无意的选择中,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我们所能做的是竭尽所能、敬畏生命。

而救死扶伤的成就感,可能是从事任何职业都给不了的。一位危重患者救治成功,医生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拿无形的「奖杯」所承载的,是最厚重的生命。如果医疗过程中产生遗憾,那就是一个巨大的阴霾笼罩在心头。

作为见惯了生死的 ICU 医生,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听医生的话,请患者和家属多给我们一份信任,我们和你们一样,很想患者快点好起来,我们是你们的「战友」,共同携手对抗疾病和意外伤害!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