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5-24
原创

建设「双一流」区域性医疗中心,实现「人民满意、医院发展、职工幸福」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是武陵山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最强的医疗服务中心。近年来,医院在高质量快速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令人震惊。推动恩施州中心医院发生如此巨变的力量是:医院对「人民满意、医院发展、职工幸福」这一办院宗旨的一贯奉行。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是武陵山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最强的医疗服务中心,近年来,医院在高质量快速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令人震惊。

那么,推动恩施州中心医院发生如此巨变的力量究竟是什么?近日,恩施州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李拓受邀做客丁香园「医管先锋」栏目,围绕大家关心的这个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李拓书记指出,所谓推动力量是多方面的,但所有力量的着力点都只有一个,即:医院对「人民满意、医院发展、职工幸福」这一办院宗旨的一贯奉行。

建设「双一流」区域性医疗中心,实现「人民满意、医院发展、职工幸福」

坚守「仁心、仁术、仁爱」,让人民群众满意

据了解,恩施州中心医院于 1998 年 10 月由原恩施州人民医院和恩施州民族医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恩施州第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和保健于一体的三甲医院,也是武陵山地区首批国家三甲医院和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最强的医疗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覆盖毗邻的湖南、重庆、贵州等周边地区县市。

这样的一家区域性医疗高地,究竟有何特色呢?「坚持公益性是恩施州中心医院最大的特色」,李拓书记指出,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湘鄂西、湘鄂川黔两大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恩施州中心医院创立的使命就是「改革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让当地及武陵山区贫困的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为党和政府分忧」。

据李拓书记介绍,在「公益为本」的理念下,恩施州中心医院于 2013 年创新成立了「医疗助困慈善基金」。截至 2020 年底,共募集「医疗助困慈善基金」4913 万元,并规范管理和使用。医疗助困包括慈善救助、关爱农民工、救心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精准扶贫、贫困人口保底补偿、白内障、脑瘫等疾病救助、困难群众住院优惠等救助项目。迄今为止,共计支出 4464 万元医疗助困金,惠及特困群众 54607 人次。

此外,恩施州中心医院严控人均费用,医疗服务人均费用连续多年处于湖北省三级医院最低水平。其中,2020 年住院患者例均费用 12802.60 元,门诊例均费用 298.80 元。真正实现了造福于少数民族地区各族群众,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实惠可及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其他还包括连续 8 年开展「关爱农民工新春献爱心」活动,惠及 20 万余人次,优惠总金额 1000 余万元;积极开展「616」、「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等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爱心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等等……恩施州中心医院通过这一系列的有力举措,真正做到了李拓书记此前提到的「助力脱贫攻坚战,用实际行动让恩施州的各族人民群众感受和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仁心、仁术、仁爱」是恩施州中心医院的核心价值观,这要求每一个职工必须以「仁心」行「仁术」,做「仁爱」之事。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17 年一位车祸患者在欠费高达 30 余万元的情况下,恩施州中心医院依然尽心救治,住院期间不停药,治愈之后也不阻拦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充分体现了医院职工们的「仁心、仁术、仁爱」。更令人感动的是,2 年后的 2019 年,这位患者主动来到医院,一次性还清了这笔欠款,这件事在当时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了一股诚信正能量的飓风。「当『诚信』回报『仁心』,医患之间便架起了一座和谐的桥梁。」李拓书记感慨道。

「打造武陵山医疗中心」,谋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编制床位 1900 张,实际开放病床 2300 张,2019 年门诊量 160 万人次、出院病人 10 万人次,是武陵山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最强的医疗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覆盖了毗邻的湖南、重庆、贵州等周边地区县市。」

「医院必须持续高质量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医疗服务需求。」早在多年前,李拓书记就洞察到了这一点,并围绕「建设『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打造武陵山医疗中心」进行了一系列布局。

所谓「双一流」,是指一流的党建、一流的医院。李拓书记表示,恩施州中心医院一贯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促进业务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安全。作为恩施州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定点医院,在整个新冠疫情狙击战中,恩施州中心医院在党委书记、院长的带领下,实现了新冠患者高治愈率、低死亡率,医护人员「零感染」,院内「零感染」的「双零」目标,荣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两项最高和最重要的荣誉。

「从临床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区域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是一家区域医疗中心不容推卸的责任。」在这方面,恩施州中心医院已经踏上了高速前行的轨道。据李拓书记介绍,近年来恩施州中心医院在临床、科研、教学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目前恩施州中心医院开设临床和医技科室 67 个,其中 43 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余均为州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牵头成立了 33 个州级专业学会,100 余位专家担任省级以上学会职务;医院不仅是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还是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充分利用「世界硒都」的优势,湖北省人民政府编办批复的湖北硒与人体健康研究院挂靠该院;还是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两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等。

在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上,恩施州中心医院已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地市级医院百强,医院综合实力在全省医疗机构中排名前列、在全国 30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排名第一,俨然已成为武陵山区域名副其实的医疗中心,正在朝着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持续迈进。

为优秀人才提供「大舞台」,愿职工更加幸福

「医院的发展是由所有职工共同推动的,医院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大家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李拓书记看来,优秀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医院职工恪守本职、创新进取是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做到人民群众满意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人才工作,没有理由不关爱医院职工,让他们有幸福感、归属感」。

李拓书记坦言,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恩施州中心医院一度在人才引进方面非常困难。但如今,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得到跨越式发展,作为区域医疗高地的恩施州中心医院,受到了全国各地越来越多高学历、高水平优秀人才的青睐。

据悉,目前恩施州中心医院在岗职工 2574 人,其中具有博士或硕士学历学位 406 人,本科学历 1641 人;博士生及硕士生导师 21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5 人,省政府特殊津贴 3 人;正高级职称 124 人,副高级职称 336 人,中级职称 578 人,初级职称 1250 人。

要想「引凤」,得先「筑巢」。如前所述,恩施州中心医院在临床、科研、教学等各方面均属区域医疗高地,有能力为广大优秀人才提供尽情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另外,在待遇方面,包括薪酬、科研启动资金等方面,恩施州中心医院有实力、有信心拿出令优秀人才满意的诚意等等。

既重「外引」,也重「内培」。恩施州中心医院为了助力内部人才成长,推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创新策略。比如,与武汉大学联合开办硕士研究生班、博士研究生班等;再比如,设立青年人才成长基金,用于激励内部人才的成长;此外,「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培养工作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恩施州中心医院每年都有 1-2 个名额,可以把职工送到北京,交由业内最顶级行列的专家们手把手地教导等等。

在过去的一年里,恩施州中心医院妇儿医院正式投入使用,生殖医学中心进入到最后评审阶段,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辅检大楼(PET 中心)奠基开工、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工程开工、一流的医学实验中心和生物样本库即将投入使用……发生在恩施州中心医院身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说明,恩施州中心医院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李拓书记表示,「希望有识之士能够抓住恩施州中心医院发展的机遇,抓住恩施州这个西部城市崛起的机遇,加入我们,在『全面建设武陵山区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努力为武陵山区各族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工作中作出贡献,同时成就自己。」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