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5-07
原创

被「甲状腺结节」吓过的宝宝不要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了解下

甲状腺穿刺是怎么回事?随着甲状腺癌检出率越来越高,人们碰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就异常紧张,可谓「谈节色变」。甲状腺结节的术前诊断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现在可依据高频超声来初步判断甲状腺结节是良性或者恶性,

甲状腺穿刺是怎么回事?

随着甲状腺癌检出率越来越高,人们碰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就异常紧张,可谓「谈节色变」。

甲状腺结节的术前诊断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现在可依据高频超声来初步判断甲状腺结节是良性或者恶性,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手段,即「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取到组织细胞后,可在手术之前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比较准确的评估。

那甲状腺哪些结节可以做穿刺、穿刺怎么做、穿刺安不安全、穿刺会不会转移,需要注意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下文帮您解答!

1. 哪些结节可以做穿刺?

① 直径大于 10 mm 的实性低回声结节;或者直径大于 30 mm 的囊实性结节。

② 直径虽小于 10 mm,但超声检查发现有与恶性病变相关征象 [低回声和(或)边界不规则、呈细长形、有微小钙化或结节内血流信号紊乱] 的结节。

③ 超声检查怀疑向外生长或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任何大小的甲状腺结节。

④ 儿童或青春期有颈部放射线接触史的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 型患者的一级亲属;有甲状腺癌手术史者;在无任何干扰因素的情况下所测降钙素水平升高者。

被「甲状腺结节」吓过的宝宝不要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了解下

被「甲状腺结节」吓过的宝宝不要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了解下

2. 甲状腺穿刺怎么做?

甲状腺结节活检的步骤如下:

① 活检之前先进行彩超检查,查看甲状腺结节的状态,寻找活检的路径,判断患者的病情,看是否可以进行活检。

② 确定好路径之后,医生会对需要穿刺的区域进行消毒,然后铺巾,局部注射麻药,麻醉成功之后可以准备穿刺针进行穿刺。

③ 手术中医生会根据彩超的指示,对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进行穿刺,并通过调整穿刺针的深度和角度,准确的到达病灶所在的区域,避免对其他器官的伤害。

四、穿刺完毕后需要观察一会,一般需要观察十分钟,没有异常才能离开处置室。

被「甲状腺结节」吓过的宝宝不要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了解下

被「甲状腺结节」吓过的宝宝不要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了解下

3. 甲状腺穿刺安全吗?

甲状腺穿刺活检技术是近几年开展的医学微创技术,通常在彩超引导下进行,医生看着彩超图像进行可视化操作,看到针道和穿刺取材的全过程,非常安全,患者仰卧位,在肩背部垫上枕头使颈部得到伸展,仰头,便于医生操作。

通常使用专用的甲状腺穿刺针穿刺,进行细胞学检查,如果高度怀疑恶性结节,则尽可能多取组织进一步进行细胞组织学检查,细胞组织块可进行甲状腺癌的相关基因检查,辅助判断有无侵袭性。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因为创伤小,患者没有明显的痛苦,针对最常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学穿刺的诊断准确性高达 97%。

但甲状腺结节细胞学穿刺毕竟属于最小创伤的检查技术,大约 16% 的标本不能一次获得满意的诊断,针对良性可能较大的结节,可观察。针对恶性风险较大的结节,可间隔 3 月后再次穿刺活检。

被「甲状腺结节」吓过的宝宝不要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了解下

被「甲状腺结节」吓过的宝宝不要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了解下

被「甲状腺结节」吓过的宝宝不要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了解下

被「甲状腺结节」吓过的宝宝不要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了解下

4. 如果是甲状腺癌,穿刺了会转移吗?

肿瘤细胞脱落、播散是否一定会造成穿刺针道甚至更远的地方出现肿瘤转移呢?

答案是,虽然不是绝对没有,但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穿刺导致的转移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这个结论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多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样本量统计的结果,这是一个回顾性的研究结果,是很有说服力的!

肿瘤细胞的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牵涉到诸多因素。君不见许多肿瘤在刚发现时就已经远处转移了,而许多肿瘤穿刺后经过一、二十年的随访也未见转移,因此我们既要重视研究可减少转移的穿刺产品和技术工艺,也不要因为担心转移而裹足不前甚至拿个别案例、小概率事件来否定甚至阻碍这项利远大于弊的微创诊断技术。

5. 甲状腺穿刺需要注意什么?

甲状腺穿刺术前需要检查凝血功能,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1、放轻松,不要过分紧张;

2、穿刺之前,到医院尽量穿低领的衣服,脖子上的饰品请尽量去除,特别是金项链、颈链等;

3、如果脖子上的皮肤最近有感染,请延迟穿刺;

4、如果目前正处于感冒期,咳嗽严重,在穿刺时可能会影响进针和准确性,也请延迟穿刺;

5、如果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请在穿刺之前告诉穿刺医生,需要在穿刺之前停药 2-3 天再进行穿刺,以保证穿刺的安全性,否则容易引起内部出血压迫气道,晚上出现呼吸困难;

6、过度紧张、年纪大的患者,需要有家属陪同,早饭不要吃得过饱,也不需要空腹,空腹容易产生低血糖、晕针。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