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4-30
原创

孩子眼中的微笑天使——金小琴妈妈

工作是一种修行。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如果做到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支撑呢?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无怨无悔穷尽一

工作是一种修行。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如果做到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支撑呢?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无怨无悔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而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关于她

金小琴,艾格眼科集团眼视光事业部学科带头人,艾格眼科集团汉口院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主任,艾格眼科集团武昌院院长助理及斜弱视与小儿眼科主任,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会员,中华近视眼防控推进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湖北省中医医师协会五官专业眼科委员,湖北省 0-6 岁儿童眼保健与视力筛查专家技术指导组员。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 20 余年,业务专长各种类型斜视、弱视、上睑下垂、眼球震颤,以及对各种儿童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儿童瞬目、倒睫、结膜炎、角膜炎等眼疾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针对儿童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诊治有着独到的见解,倡导采用个性化光学矫治方案和综合防控措施。尤其擅长各类复杂斜视(先天性斜视、麻痹性斜视、继发性斜视、高度近视限制性内斜视、甲状腺眼病引起的限制性斜视等)、眼球震颤、后巩膜加固等微创手术。

作为湖北省儿童眼保健与视力筛查指导专家,长期致力于儿童眼保健工作,多次召集组织举办基层医生眼保健技能培训班,推广普及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促进了湖北省儿童眼保健工作的开展和完善。多年参与湖北省、武汉市中小学视力普查、检测与科普宣教。

孩子眼中的微笑天使——金小琴妈妈

孩子眼中的微笑天使——金小琴妈妈
金主任参加武汉市江岸区青少年视力防控主题汇报会并在会后接受电视台采访

走近她

「护士,我要挂金主任的号」,「护士,我预约的金主任,帮我取下号」……. 每天早上 8 点前,分诊挂号、测视力眼压、小儿眼科繁忙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为了不耽误给患儿诊断治疗,金主任坐诊期间顾不上喝水,甚至连中饭都吃不上。为了让更多孩子暑假期间做上手术,金主任宁愿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加班加点的把手术做完。

行医初衷

「『医生』这颗种子,是儿时就萌芽了。」金小琴主任说,表哥就是一名医生,因为从小看见患者对表哥的那份尊重,让她对这个职业充满了崇敬。于是,成绩优异的她选择了学医被分配到眼科。

「可能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吧,由于我又有一『毛病』,久站不得,时间长了会晕倒,而眼科手术是坐着做的,这也是缘分!」金主任说。

毕业后进入同济医院,跟随邱良秀教授学习期间,想成为小儿眼科医生的情愫更加迫切,因为和孩子相处是最快乐的事,回馈的情感也是最纯粹的。

但是在公立医院这个平台,一眼能望到头的感觉让她恐慌,没有挑战,于是果断离开。后来,来到艾格眼科,一待就是 16 年。

孩子眼中的微笑天使——金小琴妈妈

斜视手术领域,金小琴主任已经是享誉湖北省内外。她师从「北大人民医院吴夕教授」,浸润二十余年,成千上万的手术,练就了炉火纯青的技艺。

现在,她一台斜视手术做下来,干净利落,踏雪无痕,微创,一根棉签足以。

2017 年 3 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全球眼科学峰会」上,金小琴向全球眼科同行分享了「外展神经完全麻痹的手术策略」。她开展的外展神经麻痹型斜视矫正 SRT 术,是她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一位教授发明基础上研究改良的,她也是中国为数不多能够主刀这种手术的专家之一。

她说自己很幸运。从建院以来,艾格眼科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建设,始终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在医院栽培下,从一个名不经传的临床医生蜕变成享誉全国的「名医」。

人文素养比医疗技术更重要

从医二十余年。她说,首先要感恩她的「贵人」即恩师——北大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吴夕教授,跟随她学习至今,从她身上,领悟到「人文素养比医疗技术更重要。」

再是感谢她的病人。「我是个手术医生,做手术谁都不能打『包票』——人体很复杂,若手术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也会有压力,但有些病人真让我感动,反而安慰我说,金主任没关系,我相信您!」。

孩子眼中的微笑天使——金小琴妈妈

随着病人量越来越多,金小琴主任逐渐建立起自己个人品牌。「对于我来说,只要把病人看好,病人给我更多的认可和尊重,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医生服务的对象不是一台冰冷的机器,口碑更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团队专业技术,每一个人踏踏实实做出来的。」

金小琴主任的病人遍布全国。她常常收到锦旗,这些故事她如数家珍。她曾救治过看遍某省所有医院却一筹莫展的复视患者;也做过两眼偏差度只有 1 mm 的手术。这些病人在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无一不热泪盈眶。「其实那一刻,我觉得很幸福。上帝给了我恩赐,让我能够用医术给人希望,造福社会,我很满足。」金小琴主任说道。

在金小琴主任接诊的病人中,大部分是孩子,多数是四个家长带一个孩子来看病,她的诊室永远不可能安静。嘈杂是一种常态,她经常感到疲惫,但很快能够以同理心的对待病人。

孩子眼中的微笑天使——金小琴妈妈

金小琴主任经常要求自己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假如我是患者,眼睛不舒服来到医院就诊,我肯定希望医生能以热情的态度为我接诊,以精湛的医技为我去除病痛,这才能让我放心地把自己的健康交付于他们。」

因此,她会持续不断地给自己团队的医生提供各种培训,包括专业技术,如何与病人沟通,怎样给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做好细节处理,如何坚持医护人员的价值观等。她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硬要求」——病人挂了你的号,你就有责任把他应该知道、应该注意的事对他交代清楚,这是底线。

方寸间的「指挥家」

金小琴主任不断追求技术上的完美。同行、学生对她做的手术评价是「微创、切口小、效果好」。她被家长誉为小儿眼病患者「光明的希望」。很多无能为力的患者家长慕名找到她,不管多复杂的病症,金小琴主任从不退缩,带领斜视与小儿眼科团队总能找到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

金小琴主任表示,斜视、复视手术的难点在于制定手术方案。一只眼睛 6 条肌肉,两只眼睛 12 条肌肉,双眼的平衡还涉及大脑的中枢控制系统。这些不仅仅是经验,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有的手术仅仅是操作,但这个专业不是。检查也很辛苦,年轻医生都说检查比手术还累——查斜视度、眼球运动等,再选择做哪条肌肉,做多少量。

金小琴主任语重心长地说:「术前检查与决策最重要,相比其他专科,斜视手术的复杂性在于选择哪条肌肉及多少量,而微不足道的一毫米的肌肉移动,对患者来说就是一念天堂。」

除了小儿斜视,更多的成人斜视、复视和眼球震颤等金小琴主任同样善于治疗。干净利落等微创特点的显微镜下做的手术,更是打破了很多眼科同行的固有思维。

孩子眼中的微笑天使——金小琴妈妈

她就诊过近 20 万病人,最难忘的是来自河南的一位 32 岁的眼球震颤患者,据说在当地就诊遭拒,后来通过网络了解到金小琴主任信息,在姐姐的陪同下辗转千里慕名赶来。

金小琴主任还记得见到小伙子的第一印象是「低头瞪眼,用眼角看人」。

通过她一系列精细地检查,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术后,小伙子眼睛终于恢复正常。一旁的姐姐拉着金小琴主任的手感激涕零的说:「我弟弟之前都快绝望了,生活在阴影中,与自卑为伍,如今终于可以抬头做人了,是您为他找回了自信。」

像这种感人的画面,金小琴主任诊室每天都在上演,是她给了患者们希望,再次点亮了他们的生活。

用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

「我觉得,每次做手术,要把它当做一个艺术品,要考虑怎么做得完美,毕竟这是关系到孩子的一辈子,务必要尽善尽美」。这是金小琴主任对于小儿眼病手术的独到见解。

在不断钻研专业技术的同时,金小琴主任对于医学人文的理解也有了更深的认知。

金小琴主任说:「作为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医心。找到我的都是因为眼睛问题,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往往只能通过手术改变现状。针对这类人,定制手术方式需要精雕细琢,前期充分了解病人需求,结合他们的用眼习惯,生活环境,做精细的检查,然后综合病人的经济条件,心理状态,制定出最适合的手术方案,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因为她始终坚信做好一台手术很可能就改变患者们一生。既要保证他们的视觉质量,更要保障生活质量。

孩子眼中的微笑天使——金小琴妈妈
受邀录制武汉教育电视台《家长学堂》特别节目

除此之外,金小琴主任一直热心公益,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责任使命。

自 2013 年开始,多次参与新华网举办的「光明与知识同行」大型公益活动,多次深入贫困偏远地区,为当地师生免费提供眼科检查、诊断、治疗,现场向有需要的师生免费配镜。

孩子眼中的微笑天使——金小琴妈妈
金主任的公益护眼科普直播课

今年,因疫情影响,为了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的科学护眼指导,保护他们的视觉健康,金小琴主任又摇身一变成了孩子、家长们眼中的「网络主播」,推出了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科普直播课,通过视频直播、互动答疑等形式传播青少年护眼知识。

「近视防控,科普先行。我希望能通过活动宣教,让更多的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眼部问题,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习到了正常的用眼知识,学会爱护眼睛。」金主任说。

「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作为一名眼科医生,金小琴主任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守着职业信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她的善举,她的医术,被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过,为做一名患者信任、业务过硬的「眼健康守护人」,她一直在路上。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