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2-18
原创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使用「DPMAS」技术架起通往新生的「救命桥」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使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技术对一例肝脓肿致急性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肝性脑病的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患者已转入普通病房治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使用「DPMAS」技术架起通往新生的「救命桥」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使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技术对一例肝脓肿致急性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肝性脑病的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患者已转入普通病房治疗。DPMAS 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医院重症医学科为危重肝衰竭患者带来了更丰富的前沿救治方法。今后,将给更多危重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使用「DPMAS」技术架起通往新生的「救命桥」

该患者女性,71 岁,因「黄疸 3 天余,加重伴意识不清 1 天」入住医院普通外科,诊断为「肝脓肿、肝占位」,经过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病人出现嗜睡,躁动不安,胡言乱语,不能正常对答,考虑出现肝衰竭以及严重并发症肝性脑病。2 月 1 日,经重症医学科会诊后转入 ICU 治疗。转入时,患者浅昏迷,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尿色深黄,四肢湿冷。

急查各项检验指标,总胆红素:>462ummol/L 超线性,丙氨酸转氨酶:241U/L, 尿素:32.1 mmol/L,肌酐:323umol/L,D-二聚体:7.36 mg/L。患者已经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且肝性脑病情况加重,精神行为异常,乱喊乱叫、拔除输液管及心电监护导管等。

患者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命悬一线!值班医生郝迎新立即将病人情况向张磊主任进行汇报。张磊主任查房后,当机立断,立即行人工肝 DPMAS 治疗。王刚医生和护士张红,接到指令后,从下班的路上折返回病房,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了严密的治疗方案,穿刺血透管,安排人工肝材料,校验血透机,预充管路……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开展起来。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使用「DPMAS」技术架起通往新生的「救命桥」

患者住院期间,张磊主任和张静护士长带领科室医护团队,每天精心为病人做治疗护理,认真监测各项指标情况,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 4 次的人工肝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各项阳性指标均下降,症状显著改善,黄疸症状明显减轻,意识清醒,对答确题,顺利脱机拔管。2 月 7 日总胆红素:50.5ummol/L,丙氨酸转氨酶:51U/L, 凝血时间及各项指标正常,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人工肝究竟是什么?又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使用「DPMAS」技术架起通往新生的「救命桥」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DPMAS) 是一种组合型人工肝治疗模式,采用新型胆红素吸附柱和血液灌流器两种树脂吸附柱联合应用,双管齐下,针对肝衰竭、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增加胆红素的清除能力,在改善黄疸症状的同时增强对毒素、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的清除,提高了临床救治成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DPMAS 技术,为医院肝衰竭救治方面增加了一个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也是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治疗技术方面的一个新突破。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