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6-02
原创

「秉初心 致匠心」一位眼科匠人的卓越追求

匠这个字近些年很火,而所谓的「匠人」是将一份工作做到极致,「匠人精神」就是这背后的坚持。白继教授就是一份将工作做到极致的眼科匠人。从 1997 年开始做角膜屈光手术,到目前为止,他已让 10 万余近视患者重获视觉新生。白教授不仅是全国著名角膜屈光手术专家,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匠这个字近些年很火,而所谓的「匠人」是将一份工作做到极致,「匠人精神」就是这背后的坚持。

「秉初心 致匠心」一位眼科匠人的卓越追求

白继教授就是一份将工作做到极致的眼科匠人。从 1997 年开始做角膜屈光手术,到目前为止,他已让 10 万余近视患者重获视觉新生。白教授不仅是全国著名角膜屈光手术专家,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等,在国际、国内都赢得了不少殊荣。

近日,白教授接受新浪重庆专访,讲述他对品质视觉的卓越追求!

 

医者初心

新浪:30 多年专注眼科,并在该领域不断突破,代表中国领先世界,是怎样的成长环境让您有这样的初心?

白继: 说起从医之路,并不是我的初衷。最早的时当战士,那时候想当军事干部、排长、连长。而父亲非常崇拜医生,所以他就让我学医。因这样一个机遇,去了医学院校,从学校毕业后,当了一名医生,最早是军医。那时候最想当外科大夫,觉得有成就感,眼科相对就太小了。

而真正当眼科大夫也是一个机遇,当时医院院长是我爸带的兵,对我非常关心。他告诉我说眼睛是非常重要的器官,所谓金眼科银外科,就这么我当了一名眼科医生。

而那个时候的眼科医生主要是摘眼球,做双眼皮手术等,没有太高精尖的内容。我国家眼科发展,在上世纪后期,当时出现三大技术:屈光手术、白内障手术、玻璃切割手术,推动我国眼科发展,主要是因为显微技术发展;当时我也有幸乘上快车,更好的往前发展。

 

跟随   参与   引领

新浪:从医期间,您也从跟随者变成参与者,从参与者变成引领者,走向全球,您是怎么做到的?

白继:04 年,我有幸到法国巴黎参加 ESCRS 会(欧洲白内障屈光手术大会), 这次不仅让我学习到很多,也找到了我们与国外的差距。我们很多设备器械是欧美人制造,他们做的器械是按照欧美人眼做,他们的器械引入国内有好处,其精准;也有不好的地方,尺寸不一样。

当时有个主要的器械叫——角膜环,做屈光 LAEIK 手术要用到角膜环,但是这个环是按欧美人眼做的,欧美人眼大、圆,我们亚洲人眼小、椭圆。所以试用到临床,我们做了很多病例并发症较多。

针对该问题,我们结合国家数据总结,想找一个适合国人的设计。几经周折,找到法国 MORIA 公司,从他们不相信中国人,到不断的发邮件沟通联系,他们派了两名工程师过来,我们用 15 天做出设计,他们回国 15 天做出模型,随后试用于临床效果很好,不仅是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都用的好。

国外公司就是你的设计就要已你命名,这就是随后大家说的—Bai Ji Ring。

 

三位恩师 引领从医成长之路

新浪:您除了这一发明,还获得了很多国家级进步奖,您不仅亲自完成了 10 万例近视手术,还获得了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是怎么做到的?

白继: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老师,我的今天离不开我三位恩师。第一位恩师是我父亲,他让我走上医学之路。我父亲是一名军队干部,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经常告诫我『遇事要多动脑筋,善于思考』。」1977 年,部队当兵的我,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医。

第二位恩师是王正国院士。1991 年,我正在攻读研究生,课题是眼部冲击伤的研究。在研究生即将毕业时,王正国老师问我,这几年的学习都有什么收获?我当时脱口而出,我系统性地掌握了眼部组织冲击损伤发生、发展、转归、防治等知识。看到老师不满意我的答案,又说学习期间我对眼部外伤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可老师仍摇头,直到第三次我说我对如何发现、思考和解决一个科学问题有了较系统的认识,王正国老师才点头以示赞许。短短几分钟的问与答,启发了我对如何做一名优秀医师的深刻思考。

第三位恩师是吴阶平教授,我在北京工作时曾听过吴教授的课,他在课上说,一名出色的临床医师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要长出一双能够随时发现问题的慧眼,二是要培养一个善于思考问题的脑袋,三是要练就一双巧于解决问题的双手。让我明白,临床中每时每刻都有新的问题出现,只有擦亮双眼,勤于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然后付诸行动,以扎实的手术基本功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实现创新。

 

未来科研方向

新浪重庆:您在未来阶段,还将有什么新的研究呢?

白继: 其实现在,我们还有很多医学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那如刚说到的器械,我们现在很多器械还是依赖国外。最近我们正在跟美国亚利桑那州 Michael W.Belin 教授联系,他做的一个诊断系统,基数来源于欧美人,我们就在研究如何把中国人眼角膜参数融合到里面,能把它真正引入到我们中国。最近刚刚和他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中国人和北美人眼睛参数的不同,所对我们现在一个很新的诊断系统的修正。这是有意义的事,不然会对我们的应用上造成一些偏激和错误。

 

对患者做到四个亲临

新浪重庆:您的工作中有一个方法叫四个亲临,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白继: 作为一个大夫,我做科研就是为了更好的给病人解决问题。我作为一个大夫,我也是一个病人,作为病人我也希望找到一个大夫,他能给我的做更好,让我更放心。

从这个角度反思,我应该给病人做到真正贴心的服务。我常给病人讲,相识以诚,相待如亲。我会诚信的告诉你,你需要什么;相待如亲就如我会把患者当成我的孩子、家人、兄弟姐妹,我肯定为你选择不是最贵而是最合适的。

首先,我会亲自筛选病人,能不能做手术;其次,做手术又该做怎样的设计,同样能做,每个人的设计是不一样的;再者,我会亲自手术;最后,亲自术后围手术期的复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四个亲临于我来讲,从我做工作到现在一直按照这个方法来做。

关心病人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真正落到实处的作用。

 

屈光手术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新浪重庆:您觉得未来屈光手术的发展是怎样的?

白继: 其实屈光手术的发展,现在大家都在探讨,我们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前觉得飞秒激光出来就好了,现在飞秒激光已经占了整个手术的主流,主要是角膜屈光手术和飞秒激光手术,因为这个技术非常先进。18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颁给了飞秒激光发明者,他让飞秒激光能很好的应用到临床。而现在飞秒激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们现在的全飞秒激光手术(小切口微透镜摘除术),这个手术损伤小。还有一种叫个性化定制,每个人眼睛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有缺陷的眼睛,我们就可以按照你的缺陷做个底片,把它放到治疗的机器里,机器按照底片模式,把高的地方打底,低的地方垫平,那就很完美了。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尽管不是中国最早发明,但我们中国大夫是有贡献的,包括现在的手术量国内马上突破 150 万人,占了全世界手术量的一半。

 

为大众创造更好医疗服务

新浪重庆:离开部队医院,您跟爱尔眼科·重庆眼视光眼科医院强强联合,您选择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白继: 目前我国医疗体制部队医院要转型,开始更多为军事化服务。屈光手术本身更多的是一种大众服务型,我做我的工作,想要走的更远,就必须做出特色来。就想能不能作为一个医生教授,以技术来支撑一个工作室的形式,把技术做好,然后把市场机制运用起来,更好的推动它发展。

所以我当时一直想着民营医院的一股清流能不能出现,毕竟在路上大家都在探索,这实际不光是白继一个人完成的,所以我出来时带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得好。

 

选择最合适患者的手术方式

新浪重庆:本月您为医院的 6 名员工做近视手术,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呢?

白继: 我们工作室包括我工作的地方,很多的眼科医生、护士都做了近视手术。经常有人说你们医生戴眼镜不做,其实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近视手术,所以有些人戴着眼镜,有些人也应个人原因不想做,这都是一个选择。但其实很多做了手术大家并不知道而已,包括很多跟我一起工作的人都做了手术,我亲自给他们做的。

如果大家认为白教授你做手术非常好,我得到大家的公认,为什么不让我周边的人都能得到这种视觉新生。只要大家愿意做、相信做、适合做!

 

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需多方努力

新浪重庆:中国人的近视水平是很高的,尤其是青少年,目前小学生近视率已高达 50% 以上,据了解您也一直在致力于近视防控的工作,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白继: 早几年开始,当时在我们的倡导下,成立了第一个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随后我们做了 30 多万人的筛查。我自己在重庆市中小学亲自完成的青少年近视健康教育课程就有上百场,到目前为止我还是很多学校的名誉校长。应该讲我们的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近视越来越多,近视防控工作应该放在首要位置。

我自己是做屈光手术的,但是我更希望近视发病率能越来越低,要降低发病率,就需要从预防开始,所以我做的精品视频公开课,有一讲就是青少年近视预防和控制课题。

我们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病人防控近视的知识薄弱;近视发展之后应该到医院做系统的检查,医院开具有近视预防控制诊断单,再去配眼镜,这里面就有控制的因素在里面,而不是发现近视直接去眼镜店配眼镜。这就是一个我们要做的长期、系统的工作,这就不仅仅只是医生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需要社会组织的联动来防控青少年近视,从政府、社区、学校到家长等各个方面做好近视防控工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