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2-07
原创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他,是呼吸内镜领域的精英,在市级综合医院中最早开展内科胸腔镜和超声支气管镜。他,是肺血管介入领域的强将,每年拯救肺血管疾病患者 1000 余人。他们是同学2004 ...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他,是呼吸内镜领域的精英,在市级综合医院中最早开展内科胸腔镜和超声支气管镜。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他,是肺血管介入领域的强将,每年拯救肺血管疾病患者 1000 余人。

他们是同学

2004 年一同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

他们是同事

在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共事 15 年

他们是战友

在抗击新冠状病毒的战斗中

勇挑重担,冲锋在前

他们是兄弟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默契配合,并肩作战

……

他们就是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王李双雄」——王小江医生和李发久医生。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王小江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李发久

在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同为科室副主任的王小江和李发久,在科主任感染病毒群龙无首的艰难时期,他们挺身而出,一直带领着全科医护人员坚守一线,已经并肩作战 700 多个小时的他们坚定地说:「只要没倒下,我们就有必胜的信心与大家战斗到底!」

最担当:挺身而出 「精准弹性排班」稳固军心

2020 年 1 月 10 日星期五,这一天对于市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而言,无疑是一个「黑色星期五」。科室接连发现包括科主任在内的 6 名医护人员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整个科室笼罩着紧张的情绪。「就像做梦一样,当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刚到科室工作半年的 95 后医生章聪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不知所措。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科室面临这样的困境,我们必须站出来!」同为中共党员,身为科室副主任的王小江和李发久,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第一时间站了出来。「还有我们顶着,大家不要怕,一定要做好防护!」王小江和李发久一边帮大家做思想工作,鼓励一线年轻医生调整情绪,一边开始重新排班,迅速进入作战状态。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科室突然减员,人员工作压力剧增,如何重新科学合理的排班是王小江和李发久面临的首要问题。「二线班人员不足,就把原来一线班年资相对较高的医生调到二线班,每天参与全院的急会诊和发热门诊的排查。」王小江说,科室采取「精准弹性排班」,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同时,尽可能让医务人员有休息时间更好工作。同时,每天根据紧急情况,实行弹性排班,需临时增加医生值班时,及时补充到位。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我们有困难他们随时调整排班,危重症患者抢救永远挡在我们前面,他们是我们的主心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线医生高小燕说。科室在王小江和李发久的带领下,全科医护人员迅速调整好情绪,重整士气,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最感动:兄弟齐心 默契配合勇闯难关

同为 80 后的大学同学,王小江和李发久年龄仅相差一岁,两人前后两年分别进入市六医院工作,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共事 15 年的时间里,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在疫情防控一线,永远可以看到他们共同进退的忙碌身影。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全科 15 个医生要兼顾科室三个病区、发热门诊排查和全院急会诊。从还没到上班时间,就开始接会诊电话,一天最多会诊 50 多人。」王小江介绍,在医院还没有成为第三批定点医院之前,科室承担着所有发热病人的收治、诊断和治疗等工作,每天精神意志处在高度紧张中,体力也是极大地消耗。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3 至 4 天就上一个 24 小时班,下了 24 小时班也很少能休息,最长有两天两夜没有睡过觉。」李发久说到那段最艰难的时期,他庆幸有自己的兄弟一起扛。

1 月 19 日,李发久下了 24 小时班后,还要继续整理培训资料,在感觉自己身体已到极限的时刻,王小江主动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说:「你去休息一下,剩下的交给我吧!」说完,一边王小江开始整理课件,另一边李发久靠着桌子睡着了。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还好有他在,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王小江说,有一次晚上陪李发久回家拿东西,令他非常感动的是,李发久的家人给他们一起准备了两份饭,后来他才得知,原来是回家前李发久早就让家人安排好的。

最开心:「患者的健康是我们一直坚守的最大动力」

「您还有发热、气喘吗?」「不错,今天血氧饱和度又升高了!」「胃口还好吧?一定要加强营养啊!」 「这两天复查一下,没事就可以出院了。」……每天王小江和李发久查房时都会耐心地询问每一位患者。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半个月前,市六医院发热门诊收治了一位 44 岁的环卫工人,连续发烧 7 天,最高体温 40.2℃,前来会诊的王小江和李发久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氧饱和度只有 60%。CT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双肺被病毒几乎完全「侵蚀」。「尽快上呼吸机,对症支持治疗!」王小江和李发久果断决定。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患者入院后,刚开始戴呼吸机时不适应,两位老师轮流守着调整压力参数。」管床医生覃伟说,王小江和李发久轮流值守了 48 小时后,终于出现转机,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渐回升至 80% 左右,经过 5 天的综合治疗后,体温也逐渐下降,肺部病灶较前吸收。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患者的健康是我们一直坚守的最大动力!」王小江和李发久告诉记者,他们每天会接到很多咨询电话。「有一次进隔离病房一个小时,出来后发现有 23 个未接电话。」王小江说,他非常理解患者及家属焦急的心情,只要有时间他都会认真回复。采访过程中,李发久直接从衣服里掏出一个手机充电器,说因为怕手机没电错过紧要电话,所以他随身带着充电器。

最自责:「唯一能做的只有隔离自己,才能保护家人」

「爸爸,我现在在家都会做饭了,我们等你平安回来!」

「爸爸,你的口罩够用吗?你和叔叔阿姨们都辛苦了!」

隔着手机视频,看着多日未见的儿子和家人,王小江和李发久的眼眶湿润了。

从打响战「疫」开始,王小江和李发久一直驻扎在医院,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对于他们而言,最想念的莫过于家里的老人、老婆和孩子。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隔离自己,才能保护家人!」李发久说,中间曾回家换鞋,当时站在家门口,仅一门之隔却无法进家门,鞋子脱在门口后,换了鞋连家人的面都没见转身又奔去医院。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我当时回家,老婆从窗户把衣服递出来,看见儿子在窗边跟我招手叫爸爸时,我当时都不敢多回头。」王小江哽咽着说。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既然穿上这身白大褂,就要担起这份职责。」王小江和李发久纷纷表示,从不后悔从医,当出现疫情之时,作为呼吸科医生就应该、也必须站在最前线,只要不倒下,就一定战斗到底!

武汉市第六医院「王李双雄」联手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的 700 多个小时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