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7-04-24
原创

首届中美医生领袖论坛:探讨当下如何做医生

1/4 的医生曾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垫付医疗费用;87% 的医生已决定不让自己的子女从事医疗行业;67.5% 的医生表示愿意继续为患者做随访工作。

22 日,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主办,中美健康峰会、搜狐健康协办,迈德同信(武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 2017 年中美医生领袖论坛开幕。

去年,协和公卫学院曾展开第三方独立调查,数据显示,1/4 的医生曾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垫付医疗费用;87% 的医生已决定不让自己的子女从事医疗行业;67.5% 的医生表示愿意继续为患者做随访工作——这些数据反映出,利己与利他,在每个医生的脑海里碰撞。由此,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刘远立教授在开场演讲中谈到了医生的神圣和普通。

首届中美医生领袖论坛:探讨当下如何做医生

沙龙一「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由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栾杰认为,医生的首要价值观是对生命的敬畏。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袁钟表示,一方面要弘扬医者尊严,重塑医者荣誉,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和政府关注医生的生存和职业环境。论坛还远程连线了美国芝加哥神经内科医生汪策,他认为,医生的价值没有国界之分。

沙龙二「互联网如何助力医生品牌建设」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新闻中心庄囡主持。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万希润教授认为,科普不但承担了科学普及,更重要的是医患交流。北京协和医院肠内肠外营养科主任陈伟教授则表达了在科普过程中,确定服务对象的迷茫:比如我要做课题,入组人数不够,就做了场讲座,患者一下子就来了,我觉得自己获益高于患者获益。北京同仁医院眼视光中心游玉霞医师则是从反省医生傲慢态度的角度走上科普之路的,她认为,与其抱怨医患关系,不如做一点儿实事。301 医院呼吸内科徐国纲副教授则通过驳斥「罗一笑是被化疗治死的」谣言帖,强调了科普文不但要符合医学的基本规范,语言还要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远程连线的美国医生代表,是佐治亚州原华人医学会会长倪清医生,他表示,建立品牌对美国医生来说不是特别重要,因为私人医生的患者来源,一是相熟医生的转诊,一是患者推荐,参与互联网的科普讲座,更多是为了提供公益宣传。

首届中美医生领袖论坛:探讨当下如何做医生

沙龙三「基层医生在健康管理中的角色壁垒」由中国县域卫生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蒋乃珺主持。社区医生代表周浩的困惑是,很多患者在慢病很严重时才到基层就诊,贻误了很好的治疗时机。江西九江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徐白生认为,慢病管理真正的问题在于乡镇和村级医生这一级,因为医学试错代价很高,医生不敢尝试,也不能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以修水县的糖尿病慢病管理项目为例,说明基层医生首先应取得患者的信任,包括提升医疗水准和人文关怀,第二要提高效率,利用互联网整理完整病史进行健康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余学锋认为,要从制度上使村医有自我学习的内在动力。远程连线的留美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医学博士吴欣江则认为解决基层医生时间碎片化问题,可以利用工具化产品真正帮助到日常的诊疗活动中,比如用药指南。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