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6-11-01
原创

如果手术没成功 医患还能否互相点赞?

最近,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心脏外科中心的青年医生王潇,为一名危重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写了一首诗,诗句发到朋友圈后,同行纷纷转发。

「你终于平平安安出院了,你说谢谢我/其实我要谢谢你/谢谢你的坚持和信任/你让我在寒冷的黑夜里感到一丝暖意……」最近,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心脏外科中心的青年医生王潇,为一名危重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写了一首诗,诗句发到朋友圈后,医务同行纷纷转发。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努力,手术获得了成功,事后患者送上了锦旗,而主刀医生也以创作诗歌的方式给予回应。这样的医患关系正能量事件,既应该是正常医患关系应有的状态,同时也是我们所无比期待的。但在这种各方皆大欢喜的气氛中,笔者却想起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如果手术失败了,结果会怎样?有人一定会说,你这不是扫兴吗?不是给医患关系泼冷水吗?

问题是,这起手术成功了,但所有的手术都能成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每年全国医疗机构中失败的手术数不胜数,患者最终没有活着走下手术台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而目前的医疗现实更是告诉我们,不管是小病的治疗,还是大病的手术,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有两个结果:有效和无效,成功和失败。

如果走出手术室的医生带来的是坏消息,这些家属会不会马上变成了「医闹」?尽管在手术之前,患者家属要签署风险告知书、手术同意书等等,但是这些文件能否真正让患者家属明白医疗的局限性和手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其实笔者并非想故意扫兴,而只是想说,在国内公众对医疗科学、医学现状以及生老病死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之前,手术成功并不能说明什么,真正考验我们的是手术的失败,是治疗的无效。因为近年来发生的无数起伤医、辱医、杀医事件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医疗失败或者是医治无效带来的患者死亡造成的。

可以说,这才是真正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的问题。

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除了需要依赖医疗科学的进步,医生个人医术医德的提高以及医院内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进步之外,公众医学素养的提升,尤其是第三方医疗事故鉴定机制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当人们在手术同意书或风险提示告知书上签字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这绝对不仅仅是例行手续。只有这样客观、理性而科学的认识,以及法制的完善,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医患纠纷和医闹现象。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