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5-13
原创

95 后小护士一个动作,大爷乐了!

在我们这个小城市,有许多老人因为子女外出务工,过着独居生活,一些身体健康的老人尚且还能满足自己的基本生理需求,但对于听力障碍或视力障碍,甚至是肢体功能障碍的老人,想要满足自己的正常就诊需求要比别人走更多的弯路。

在我们医院神经内科,就有这样一位老人。

「您今天解大便了吗?」

「我吃咯。」

看似搞笑无厘头的对话,背后却显现出独居老人的辛酸。

故事发生在那个阴天。我抬头看呼叫铃时,发现他颤颤巍巍的孤身走到我面前。还没来得及看清他的脸,他已经伸出拿在手里的住院证,就这样看着我不说话。我这才有机会看清他满头银发和震颤的脸。我同往常一样询问对方的姓名以便核对患者信息,但爷爷并未做出任何回应。或许是看到我疑惑的眼神,他不好意思的对我说他耳聋严重。我只能不断提高分贝,以至于最后的交流全靠大声喊着输出,可是效果不佳且答非所问。这便有了故事开始的那场「乌龙」。

后来我试着用笔在纸上写下简单的内容,所幸爷爷能识字。虽然能以笔书的方式完成简短的交流,可也并不是简单工程。接下来会有各种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和疾病健康宣教,在没有家属且沟通困难的情况下着实令人头疼。我即便可以将所有内容写在纸上,但对 70 多岁的爷爷来说也是种负担……

当我余光瞥到放在办公桌上的听诊器时,我灵机一动就地取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听诊器戴在关爷爷耳朵里,见他并未反对,我便对着听诊器问到「爷爷,您叫什么名字?」 爷爷坚定且大声的说「我叫关##。」这洪亮又自信的一句话吓得我一激灵。爷爷现在的笑容跟刚才总是不好意思的模样相比显得憨厚又可爱!我便又接着问到「您今天解大便了吗?」他边点头边说「解了,解了!」……我真不愧是个小机灵鬼,有了这个「特殊工具」解决了沟通大难题。

95 后小护士一个动作,大爷乐了!
95 后小护士一个动作,大爷乐了!

借听诊器当「助听器」听起来虽然不靠谱,但那是相当实用。不仅方便了我们与爷爷的沟通,也避免了交流困难可能引起的差错,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关爷爷因陌生环境产生的无助感。我想听诊器对于他来说不仅是听到了医务人员对他的指导和建议,更听到了医务人员对他的关爱和温暖。

虽不能成为陪伴他左右的亲人,但我希望我的帮助能给予他些许慰藉。不只是我,更是「我们」!是整个医疗护理团队,更是所有的医务工作者!

世界这么大,我的故事可能也只是千千万万分之一。但正是这一点点积累下来的「脚印」,才足以走出「医者仁心」的路!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