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M)目前仍然无法治愈,但是患者可以带瘤生存。随着新药的广泛应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疗效越来越好,治疗目标不断提高。
MM 的治疗目标也从过去追求获得缓解,到现在追求早期获得完全缓解,达到延长生存时间、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标。当然,相信随着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的不断探索,未来获得临床治愈或获得分子学缓解值得期待。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是整体的治疗策略,需要全程规范化治疗。
那么最开始进行的诱导治疗是怎么回事,需要持续多长时间,对病情的控制和预后有何意义,诱导治疗后达到怎样的疗效再进行后续治疗,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体治疗方案需要在诊断后,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能状态、合并症、疾病分期和危险分层等情况来制定。
无论是否适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起始采用有效的诱导治疗,都可以起到快速减少肿瘤细胞数量,降低肿瘤负荷,控制症状的作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出现骨痛、贫血、反复感染、肾功能不全(腰酸、泡沫尿、夜尿增多)等症状,因此迅速控制症状,可以及时缓解患者的痛苦。
此外,对于适合移植的患者,有效的诱导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深层次的缓解,延长患者移植后生存期。
目前临床常用的 MM 诱导治疗方案是以新药为基础的联合方案: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地塞米松的三药联合方案,如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方案(VRD),硼替佐米联合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方案 (VCD) 等。每个方案各有利弊,医生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总的原则就是疗效好,并降低毒副作用。
此外,联合单克隆抗体如 Dara 方案也用于高危患者的诱导治疗,可获得较好的 MRD 转阴率。硼替佐米是目前应用较多、效果很好的一种药物,应用来那度胺的方案也比较常见。
诱导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硼替佐米会导致周围神经炎和感染,来那度胺对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损伤,所以采用含来那度胺方案的移植患者在治疗早期取得疗效时(约 4 个疗程)要及时采集造血干细胞,目前对于高危患者,可采集足够 2 次移植的干细胞数量。
患者要做的就是遵从医生制定的方案,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反应,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目前,适合移植的患者诱导治疗一般持续 6 个疗程,不适合移植的患者疗程相对较长约 10 个疗程,达到缓解是该阶段的重要目的,需要根据患者的状况决定疗程长短。
对于适合移植的患者,诱导治疗后要进一步采集造血干细胞,诱导后的疗效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存期。
那么,诱导治疗是不是一定要达到相应的缓解深度才可以移植?
对于高危患者,治疗的目标是通过诱导治疗尽可能达到 MRD 阴性,而对于标危(标准危险)患者不一定非要达到此标准。不适合移植的患者则在诱导治疗方案达到最大治疗效果后即进入维持治疗阶段。
诱导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起始治疗的重要环节,对控制疾病发展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但并不是诱导治疗达到缓解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后续还要继续进行巩固治疗及长期的维持治疗,也就是药不能停。
骨髓瘤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规范的治疗使患者病情获得深度缓解,以延长疾病平台期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