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年轻、求生欲望极强的癌症患者,如何帮助他们打赢抗癌的「硬仗」,助他们迎来新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和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中心学科带头人刘超教授团队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
36 岁的李女士(化名)不幸换上肝门部胆管癌,在刘超教授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李女士成功战胜了病魔,重获新生。刘超教授指出,在年轻癌症患者抗癌路上,建立信心和人文关怀同精湛的医学技术同样重要。
李女士出现不适可以追溯到 2021 年底,彼时背痛缠身的李女士在当地医院接受了 CT 检查,原以为自己只是胆结石、「问题不大」的李女士没有想到的是,检查后医生当即要求她住院。李女士住院并完善了 PET-CT 等系列检查,但检查结果显示胆管炎性狭窄可能性大,这让原本忐忑不安的一家人松了一口气。
然而,情况似乎没有得到好转:2022 年 6 月,过去 6 个月后李女士发现自己皮肤变黑了,7 月开始眼睛发黄,11 月就进展到了黄疸、肚子变大。感到不对劲的李女士和家人在 2023 年 2 月重新接受了检查,「胆管癌」的检查结果让一家人陷入晴天霹雳。
确诊初期,李女士与家人求医之路四处碰壁,屡屡被告知可能没有手术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女士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求医。刘超教授带领团队余先焕副教授、施祥德博士等全面评估了李女士的情况,决定为这位年轻的癌症患者一起努力。加油「放手一搏」。
刘超教授指出,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治疗极为困难的癌症,常常让患者和医生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患者的坚强意志和对生命的渴望让她决定积极接受治疗,只要患者不放弃,我们也不会放弃!」
刘超教授团队为李女士定制了先减黄、引流胆汁的术前治疗方案,并通过胆汁回输、加强营养,来改善肝功能,为后续的治疗打好基础。
刘超教授团队的施祥德博士用温暖的人文关怀逐步为李女士建立信心,常常耐心地为李女士解释病情进展,鼓励年轻的她不要放弃,在团队医生们反复的心理疏导和鼓励下,李女士心理状态也越来越好,积极地配合治疗。余先焕副主任医师为她成功实施了胆汁引流的内镜手术。
初来就诊时,李女士的体重仅有不到 80 斤,存在腹胀合并腹水、长期胆汁淤积导致肝纤维化及脾大的情况。为了让李女士具备手术条件,团队为其制定了长达六个月术前准备计划。六个月的营养增强和心理建设「双管齐下」,李女士不仅体重增加了 10 斤,也在精神上受到了巨大鼓舞。
术前的全面准备,包括营养改善和其他辅助治疗,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充分的准备之后,李女士终于迎来了最关键的手术时刻。在刘超教授的带领下,医疗团队通过大范围肝切除+肝动脉重建等特色技术,成功地进行了肿瘤切除,达到根治性切除,顺利完成了「拆弹」任务。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重获「新生」。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理念的不断创新,更多的患者将从中受益,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仅见证了医学技术的进步,也感受到了人文关怀的光辉。愿每一个面对疾病的人都能像这位年轻女性一样,勇敢面对,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新生。」刘超教授介绍道。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
胆胰外科和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中心学科带头人 刘超 教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