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2-25
原创

西子论坛丨王天佑教授:MDT 策略应贯穿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很多人在检出肺结节时都会焦虑不已:这会不会是肺癌的前兆?是不是要赶紧手术治疗?作为胸部肿瘤诊疗领域的专业医生,我们该如何准确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以确保不漏诊的情况下避免过度医疗?对于肺癌患者的诊疗,怎样的策略才是现阶段最合理的?

2023 年 12 月 15 日-2023 年 12 月 17 日,2023 年第十二届胸部肿瘤西子论坛在杭州圆满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临床中心)承办。

会上,丁香园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天佑教授,围绕肺癌防控和诊疗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对话和交流。现整理成文,以飨大家。

西子论坛丨王天佑教授:MDT 策略应贯穿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王天佑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

并非所有肺结节一发现就需手术切除

王天佑教授从医长达 60 年,在长年累月日复一日与肺癌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他指出,肺癌防治的关键是一个「早」字,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建议有肺癌高危风险的人群(比如吸烟者),一定要注意定期体检。

此外,王天佑教授还特别提醒:在追求「早」的同时,一定要警惕过度诊疗。比如肺结节是肺癌的早期表现,但并非所有肺结节都与肺癌相关,也有可能只是单纯的炎症(且这种可能的占比更高)。因此,我们医生在判断肺结节性质时要慎重,不能杯弓蛇影地一发现肺结节就进行手术切除。

那么,什么样的肺结节提示肺癌可能性大,然后需要手术切除呢?王天佑教授分享指出,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判断肺结节与肺癌的相关性,包括:看大小、看成分、看形态、看变化和取病理。

「通常来讲,直径超过 10 mm 的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较高,而直径小于 5 mm 的肺结节,通常恶性几率较小;实性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纯磨玻璃结节次之,部分实性结节(磨玻璃内部出现了实性成分)则相对最危险;如果肺结节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或毛刺,则恶性可能性更高;炎性肺结节通常在两周左右随相应疾病的恢复而消失,如果在随访观察期间,肺结节迅速增大,则要高度怀疑是恶性病变了;最终确诊还是要依赖病理化验,可以通过支气管镜以及至少三次痰细胞学检查等多种方式进行病理化验。」

MDT 策略应贯穿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检验、影像等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医学专业的划分也越来越细。王天佑教授指出,在这种大趋势下,无论诊断还是治疗,都已离不开多学科会诊(MDT)策略。

西子论坛丨王天佑教授:MDT 策略应贯穿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先看诊断,以往可能通过拍胸片、胸部 CT 确定肺部有肿瘤后就开始着手制定治疗计划了,而如今,除了上述最基本的信息,我们可能还需要通过血管显像或三维重建来明确肿瘤血供情况,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了解肿瘤基因突变情况,通过核医学检查来了解肿瘤有无全身潜在的转移灶等等。

这就需要把影像科、检验科、分子病理科、核医学等多个学科的检查结果综合整理出来,然后结合肺癌 TNM 分期标准、病理分型等,最终为患者做出一个全面精准的诊断。

至于治疗,就更能体现 MDT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以可切除肺癌为例,手术固然重要,能够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降低术后复发风险的围术期的其他一些治疗同样必不可少。这些治疗手段包括传统的化疗、放疗,也包括当前热门的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还有射频消融、冷冻技术等等。

在王天佑教授看来,MDT 理念目前已经深入人心,但临床实践中的落实情况尚有待提高。他表示,MDT 的真正落地需要各科医生的共同努力,无论是胸外科、肿瘤内科,还是放射科、检验科、核医学科等,所有医生都要突破传统思维、加强 MDT 的意识和观念,这是践行 MDT 的首要条件。另外,医院还要制定完善的 MDT 组织实施制度,能够确保需要时能把相关科室人员组织起来。最后,在 MDT 完成后,要汇总各科意见,逐步落实下去,这一角色目前通常是胸外科或肿瘤内科(患者入住科室)医生承担。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