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医疗鲁中医院门诊接诊了不少寒假旅游回来不久的小患者,除了相同的状况「耳痛」,并且大多数都在近期乘坐过坐飞机。
坐飞机和耳痛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答案是肯定的。
飞机,作为新时代的交通工具,以其安全、高效、快捷的特点,成为大家出行的优选。但在我们享受飞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警惕它可能带来的不适感,如晕机、耳部闷胀、耳痛等。这些症状往往在起飞和降落时尤为明显,其中最常见的便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讨论的主角——航空性(气压性)中耳炎。
说起这个疾病,那不得不提与之关系最密切的解剖结构——咽鼓管。咽鼓管是一条连接耳朵与鼻子的管道,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在我们做张口、吞咽、打呵欠等动作时才会打开。咽鼓管的最主要功能是维持中耳腔与外界的压力平衡,同时还有防止鼻咽部分泌物及病原菌的逆行感染、防声、局部免疫防御以及将中耳腔的分泌物引流至鼻咽部的作用等。
大气压力会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低。在飞行过程中,特别是飞机下降时,外界气压逐渐升高,而鼓室内气压相对下降,形成负压。由于咽鼓管的单向活瓣作用,导致外界气体无法自动经鼻咽进入鼓室,使得鼓室内外压力不均衡,鼓膜两侧产生压力差,这种气压创伤会导致中耳黏膜充血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积液,引发中耳炎,出现耳痛,即航空性中耳炎。
航空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为耳内堵塞感、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眩晕等。检查所见轻重不一,可以表现为鼓膜充血内陷、鼓室积液或鼓室积血(粘膜血管破裂),严重时还可能出现鼓膜破裂穿孔。
为了预防航空性中耳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乘坐飞机时可以做打哈欠、咀嚼、吞咽等动作,也可通过闭嘴捏鼻鼓气来调节中耳气压平衡。
2、患有鼻炎和鼻窦炎的乘客,在乘坐飞机时,可鼻腔喷减充血剂,减缓鼻甲及咽鼓管口黏膜的肿胀,改善鼻腔通气和咽鼓管通畅度。
3、咽鼓管功能异常者,如确需乘坐飞机,可以尝试佩戴飞行减压耳塞,同时应用减充血剂喷鼻。
4、近期患有严重上呼吸道感染者不合适乘坐飞机,应待鼻塞症状完全缓解 1 周后,再考虑乘坐飞机。
文字:五官科 朱宇辰
审核:侯国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