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虫牙」,也叫龋病、龋齿,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继癌症、心血管疾病之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非传染性慢性病之一。
「早晚刷牙,为啥还是老长蛀牙呢?」「家中宝贝爱吃甜食,家长又应该怎么防护?」...... 重庆松山医院口腔科团队教你七招,有效预防龋齿。
什么是龋齿呢?
是一种在细菌感染等多因素作用下,导致牙体硬组织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颌骨炎症等并发症。如持续发展可造成牙冠大部分缺损,成为残冠、残根。这不仅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痛苦,影响消化功能,并且可能成为病灶,增加罹患全身系统性疾病的风险。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中老年人龋患率高达 98%,12 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 38.5%,处于龋病流行很低水平。5 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状况属于较高水平,且 75.4% 的龋齿集中在 1/3 儿童中,而 95.9% 的龋坏牙齿未得到治疗。
龋齿有哪些表现,发生了该怎么办呢?
龋齿的主要表现为牙体在色、形、质各方面发生变化。临床上常按病变深度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浅龋: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无任何感觉或不适,遭受外界刺激时亦无明显反应。
这个时候治疗方法上并不难,在治疗费用和时间的花费上很少,只需要做药物治疗和填充治疗就可以遏制住牙体组织的龋坏。
中龋:龋病进展到牙本质,龋坏较深时易形成龋洞,呈黄褐或深褐色,同时出现主观症状。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热饮食也能产生酸痛,冷刺激尤为明显,刺激去除后症状即消失。
在中龋的治疗上也不是很难,花费的财力人力也不是巨大,需要做龋坏部位的填充治疗,而且可能还存在需要检查调整咬合关系。修复后的患牙要求在日后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且补牙后的 24 个小时内,不要使用补牙侧咀嚼硬物,防止填充组织脱落或刺激到牙体组织。
深龋: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可见很深的龋洞,出现主观症状。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产生剧烈疼痛。
深龋的治疗虽然类似于中龋,但治疗后的效果不一定好于中龋,尤其是一些已经龋坏到牙本质深层临界牙髓神经的人群,可能会出现补完牙齿有几天的不适症状,这个时候可能还需要重新选择填充材料。但是深龋如果再不进行治疗,牙髓神经就会被细菌感染,到那个时候不仅会承受更大的痛苦,还要接受更加繁琐的治疗。
哪些人容易患龋齿?
1. 不重视口腔健康,如没有刷牙习惯或坚持不好或简单粗暴的刷牙;
2. 饮食习惯不良者,如喜食甜点、饮料等含糖较多的食物;
3. 抗龋能力较差者,如唾液分泌较少、牙齿排列不整齐等;
4. 体质差,营养不良者。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龋齿?
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的患龋率逐渐上升。对龋病的预防,应当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最简单易行的控制方法为刷牙。刷牙时应注意刷牙的次数及效率,推荐每日 3 次(每餐后),每次 3 分钟。
(1)预防龋齿从孕期开始∶发育良好的牙齿,才有坚实的抗龋基础。首先要保障胎儿期营养摄入,孕期及时补充高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等,保证胎儿牙胚的正常发育。其次孕妇要特别注意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2)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注意口腔卫生是预防龋病最关键的环节,应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饭后漱口、睡前不吃糖和零食等。
(3)营养均衡,少吃甜食∶食物要多样化,以提供牙齿发育所需要的丰富营养物质,还要注意多咀嚼粗纤维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可以帮助清洁牙齿。另外,两餐间吃甜食会明显增加龋病的发病率,要尽量避免。
(4)防止牙列不齐∶牙列不齐可使食物嵌塞或滞留,从而易发生龋坏,故要防止牙列不齐的发生,如替牙期应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及多生牙,修复缺失牙。
(5)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发现龋齿,早治疗,建议每 3~6 个月进行 1 次口腔检查,每半年或一年进行洁牙。
(6)应用各种氟化物制品∶如含氟牙膏等,有防龋作用。儿童 4 岁前不要使用含氟牙膏,4~8 岁可以选择一些含氟较低的牙膏,以免误食,使体内氟化物累计过多。
(7)实施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办法,能起到有效的防龋作用,可使龋齿发生率降低 90% 以上,让孩子免受蛀牙痛苦。
总而言之,爱惜牙齿,早早做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保存牙颌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供稿:护理部慢病、延续委员会;口腔科伍满群护士长
审核:口腔科杨彦春教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