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12-31
原创

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免疫病患守护者陈伟民:不辜负每一份信任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西方著名医生特鲁多的一句名言,也是陈伟民医生给自己的座右铭。作为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陈伟民在罕见的神经免疫疾病领域耕耘 20 余年,如今已是国内该领域的知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西方著名医生特鲁多的一句名言,也是陈伟民医生给自己的座右铭。作为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陈伟民在罕见的神经免疫疾病领域耕耘 20 余年,如今已是国内该领域的知名专家。

12 月 12 日,中国新闻网对陈伟民主任进行了专访报道,全文如下:

「被误诊误治的病人太多了」

「神经免疫疾病患者能一步到位找到好专家治愈的几率太少,大多数人被漏诊、误诊以及随之而来的昂贵医疗费用所磨难,我希望尽己所能,帮助尽可能多的患者,一起战胜这些疾病。」陈伟民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

患者陈老太(化名)来自江苏南通,多年来一头痛头晕、直不起腰,几个月前突然病情加重,非但行走困难,视力也越来越差。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无果,最后找到了陈伟民主任。

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陈伟民决定进行增强磁共振检查。正是这次检查最终发现了陈老太的病灶,原来她所患的是一种罕见疾病——特发性肥厚性脑膜炎。经过对症治疗,陈老太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视力逐渐恢复,基本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聊起陈伟民主任时,陈老太有些许激动:「我从不夸夸其谈,但陈主任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德艺双馨,值得信赖。如果不是他,我如今可能已经双眼失明,躺在床上生活了。」

「在神经免疫病领域,被误诊漏诊的人实在太多了。」陈伟民主任说,「因为这类疾病大多从很微小症状开始,比如一次感冒、一次头痛。很多人会因为误诊延误治疗,最后导致残疾。」

让罕见病被更多人「看见」

神经免疫病是罕见病,很多人确诊的时候才第一次听说这种疾病的名字,很多基层医生都不认识,开展相关诊疗技术的医院也很有限。为了让更多患者及基层医生了解该疾病,陈伟民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就写科普、下基层。

从 2015 年至今,他在各大网络平台撰写了近二百篇关于神经免疫病的科普文章,数十万患者浏览、咨询;他还经常前往安徽、江西等偏远地区义诊,为疑难患者进行疾病筛查,帮助当地医院神经内科提升诊疗水平。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陈伟民有了更多机会在更大的平台向患者普及神经免疫疾病相关的知识。2018 年,他受邀参与上海电视台知名健康栏目《第一诊室》担任主讲嘉宾;日前,他又受邀参与安徽电视台《医道》栏目的录制。

「我希望罕见病被更多人『看见』。」陈伟民说。「如果因为我,能让额外哪怕一个人因此避免误诊,能通过精准治疗最终康复,我都觉得值了。」

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义诊,因为科普认识了陈伟民。从黑龙江到新疆,乃至澳大利亚等海外地区,每年数千名神经免疫疾病患者慕名前来就诊。他负责的神经免疫疾病床位数量不断扩张,从最初的几张床位,发展到如今的 30 张,即便是三甲医院林立的上海,这也已是数一数二的规模。

以新技术让患者受益

陈伟民先后跟随国内多位一流神经内科教授学习,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论坛了解行业动态和趋势,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快速迭代,让患者享受到更前沿的治疗方式,提高治愈率的同时,不断降低患者接受治疗时的疼痛感、毒副作用等。

陈伟民介绍说,神经免疫疾病患者过去常用血浆置换技术,但该技术需要使用外源血浆、存在潜在感染风险,只有极少数血浆充足的医院才能开展。为此,陈伟民深耕「免疫吸附」新技术,这种治疗方法无需外源血浆,风险低,让大量患者从中获益。开展至今,上海德济医院神经内科的免疫吸附技术已在上海市各大医院处于先进地位。

陈伟民表示,要让神经免疫患者得到科学、精准的治疗,还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通过神经免疫知识宣传、基层医生培训、神经免疫患者档案、神经免疫专家档案库、医疗保险政府优惠政策等方式,构建起完善的神经免疫疾病防治体系。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