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焕玲,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外科学硕士美国迈阿密大学进修学习暨南大学研究生指导老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
许焕玲,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外科学硕士美国迈阿密大学进修学习
暨南大学研究生指导老师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防治管理分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门市医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许焕玲是个「不一样的医生」,有人这样给她下定义。
据一项权威统计显示,2011 年,美国外科医生中女性的比例从上世纪 70 年代的 12% 提高至 19%,如今可能达到 20%,这个数据在国内会更低一些。也就是说,每 10 个外科医生中只有不到两个是女性,许焕玲便是其中之一。
动辄十数小时的站立手术,高度集中的脑力消耗,对于女性而言,成为一个外科医生的难点在于,有时毅力和意志并不能满足体力上的刚需。但在许焕玲的价值观里,决定一个人能否从事某些专业工作的因素中,从来就没有性别这一类项,禀赋和努力更为重要。如果还要加上点什么,「选择」可能也很关键。
家庭和睦,天资聪慧,许焕玲从小过得很顺,「好像闭着眼睛上课,闭着眼睛写作业,考试时都可以名列前茅」。报志愿,人生中第一个需要做选择的关口,父亲给本想读理工科的她拍了板,学医。「做医生很实用,能治病,能帮人,身边亲戚朋友都会得益。」这理由再质朴不过,也让许爸爸在不经意间,成就了一个极出色的医生。
足够幸运的人会在冥冥中感知某种指引,从而走上最合适的道路。对于病理,许焕玲有着天生的敏感性,善于抽丝剥茧,又能融会贯通,一点即明,因此如鱼得水。中大硕士毕业后,许焕玲在心脏外科学习了三年。这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高压环境,手术难度大,重症病例多,能越学越深。许焕玲认真勤奋,加上在外科轮转的十年,打下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也不是没有过叛逆的时期。仗着机敏过人,年轻的许同学标新立异,爆炸头,大眼影,穿十厘米的高跟鞋上班,大晚上跑去玩。但当时的师傅从不骂她,「可能他不知道怎么开口,因为即使打扮成那样,我对病人是尽心尽力的,手术做得好,经常加班加点,又认真负责」。
许焕玲没有「脱轨」太久。现在回想起来,是睿智的长辈气度海量,他把目光伸得极远,看清了她善良仁爱的本质,也看到了她无限潜力的未来。这个孩子触类旁通,注定成材,慈爱包容反而能赋予她更多可能。这种宽厚的远见,与一生平和善良的父母一起,成为许焕玲成长过程中最坚不可摧的力量。
右一为许焕玲
被问及到「动力」的问题时,几乎全能的外科医生许焕玲提及一件小事。
十年前在外学习时,许焕玲接触过一个来自农村的乳腺癌患者,因为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做乳房全切手术。听到治疗方案,这个质朴的大姐看向了她的主诊医生,她很紧张,哆嗦着,但鼓足了勇气:
「医生... 这个... 能不能不全切啊?」
主诊的是位经验丰富的男医生,他打量了大姐一眼,说了一句话:
「都这个年纪了,还留着有什么用,你不要命了吗!」
正在做记录的许焕玲抬起头来,那一刻,她在空气中嗅到了某种道不清说不明的隐痛,心里异常难受。
主诊医生其实没有错,他只想告诉病人,生命才是放在第一位的,要想活下去,这个手术必须做,其他的都可以放弃。无可厚非,人之常情。但,没有其他方式了吗。从那时起,许焕玲下定了决心,她要做乳腺科医生,她要改变这种方式,她要创造自己的方式。
从医 19 年,作为情感更为细腻的女性,许焕玲总在思考医患关系。「当很多社会不能解决的矛盾和冲突,变成一种生命上的诉求的时候,就会在医院这么一个特殊的地方爆发出来」。
在主攻肿瘤方向后,她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患者其实很单纯,只想把病治好。」他们对医护人员抱有极高的期望值,这本身其实是对医生这一精英群体的认同。而作为精英群体,在面对逆境的时候,就应该能分析这个逆境发生的原因、有否改变的可能,从而拿出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与其自怨自艾,不如积极面对。
「有一个人溺水了,我不但要把他从水里背上来、救活、保证没有后遗症,还要想想是不是该帮他把衣服晾干,去真心实意地安慰他,遇到这种事情不要太难过。这样一来,看问题的维度就不一样了。」
许焕玲总觉得,解决医患关系问题其实不难,相互尊重就足够了。放在日常工作上,就是放平姿态,切身处地理解病人,做好每一次沟通。「我的基础有多扎实、我的手术做得有多好都没有用,如果我不能在沟通的时候给予彼此足够的信任,病人觉得你帮不了他,不愿意配合治疗,就等于空有一身功夫,没有用武之地。」面对疾病,医生要做的,是利用积累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剖析病情的转化过程,科学分析、治疗,这是专业所在。
但医生不仅要面对「疾病」,还要面对「病人」,情况就会变得复杂很多。但复杂,就不去面对了么?许焕玲从不做逃兵。这是一个难得的医生,职业与学识赋予她极度的理性,悲天悯人的情怀又孕育出某种极其感性的性格特点,因此愿意持之以恒地去承担这种社会责任,尽管里面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委屈。
人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当有一天自己成为病人,会希望遇到什么样的医生?许焕玲总能换位思考,也总能在自我认知里持续输出质量稳定的解决方式。这些年,她努力把乳腺科构建成一个「快乐社区」,医护人员是常驻的成员,病患者是暂住的过客,引进专业义工,经常举办活动。
这个温暖的「社区」很受欢迎,有自己的粉丝团,有不小的影响力,得到社会和医疗界的高度认可,是面对疾病这暴风急雨中的世外桃源。医患关系呈现出如此多样而美好的形式,这就是相互尊重的精确表达。
许焕玲有着异于一般女性的自愈能力,她形容为「一把刀插在胸口,我能自己拔出来,自己缝线,第二天继续上班。」这种强大让她带领出一个真心真意对待患者的团队,懂得「柔性」,懂得「利他」,对生命有着分外厚实的理解;这种坚定也改变了很多病人,从处处设防到敞开心扉,从冷漠变成热心肠。
这些年,她看到医护群体将心比心,不断以专业、敬业回馈社会,全心全意拯救生命于危难之中;她看到患者对医护群体的尊重与信任度与日俱增,慢慢学会相互理解,体恤包容。她投放的一粒粒小种子,在数不清同路人的一起浇灌下,生根发芽,兀自成长,开出美丽的花。什么时候再变成枝繁叶茂的大花园,那就更好了。
在很多人眼中,许焕玲「很不一样」,她爱跟不同的病人聊天,看很多医学专业以外的书籍,去上心理课程,为了一些构想锋芒毕露,还总鼓捣一些不知道有没有结果、自己又不能获利的事情,很费力气,很神奇。
但她知道,她只想当个好医生而已。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