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0-12
原创

张兆清:永不知足的学医路

医生是门「苦差事」,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个青年医师踏入圈子后最深的体会,可经历了经验论的沉淀,能真正主动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见。张兆清就是这少数的一份子。

医生是门「苦差事」,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个青年医师踏入圈子后最深的体会,可经历了经验论的沉淀,能真正主动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见。

张兆清就是这少数的一份子。

几十年的部队经历,让张兆清明白,在从医这条路上,学啥都有用,怎么学都不够。

01 学医,就是为了被需要

皮肤科,相较于耳熟能详的消化、神经等学科,一直是较为冷门的科室。张兆清投身皮肤科,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可能是「身不由己」,相反,精修皮肤学科,是张兆清自己的选择。

从大内科到皮肤科,如此大的转型,张兆清用了 5 年时间。

张兆清:永不知足的学医路

1996 年,张兆清从兰州医学院毕业,直接入伍,分配到当时所在地在青海的解放军第二十二医院。那时候,就医条件还比较差,医院也没有太精细的分科,年轻的张兆清被分到了大内科,而皮肤科则是大内科的一个小分支。

心内、肾内、血液……内科的病种,张兆清挨个儿看了遍。在当地,由于气候原因,皮肤病始终是困扰大多数基层官兵的「心头之患」,张兆清发现,每一个前来就诊的官兵,得到的都只是最简单的救治,不是同事不尽心,而是没有一个人真正深耕在皮肤病领域。

「问题都不大,但他们(官兵)很痛苦啊」。切身体会着自己被需要但又无法彻底解决的无助,张兆清暗下决心,全身心钻研皮肤病学科,为官兵们解除病痛。

张兆清:永不知足的学医路

多年过去,回首初心,张兆清坦言,「学医,就是为了被需要。当时,大家需要一个皮肤领域的专家,而我又对皮肤领域感兴趣,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吧」。

02 正心和严谨

2001 年,张兆清来到西京医院皮肤科进修。在这个「新世界」里,张兆清不知疲倦地吸收着自己所看到和感悟到的一切。
「属皮肤科的疾病有 2000 多种,症状表现更是繁复万千,要对每种病症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作出正确诊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西京的那段经历,算是真正把我带进了皮肤学科的大门,我始终心存感激」。

不仅如此,西京还成了张兆清与四医大结缘的「鹊桥」。

张兆清:永不知足的学医路

「因为身边同事都是硕士、博士,那时候我就觉得必须要再多学一点,我的老师也一直鼓励我考研,我便利用进修的 2 年时间,考上了四医大的研究生。所以说,平台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003 年到 2006 年,已经工作 7 年的张兆清回到学校重新深造,这一次,他心有所系,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

无论是四医大,还是西京,在这个特殊的军医体系里,张兆清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军医的标准和底线,「医生不仅要有技术,更要心正,要有医德,实实在在为患者着想。临床上,也要像军人一样严谨,不能信口开河,想什么是什么……」,这些理念都深深扎根在张兆清的职业生涯中,几十年过去了,从未褪色。

03 不能当逃兵

研究生毕业后,因为家庭原因,张兆清回到青海,学成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独立的皮肤科室。

从一个桌子、一台显微镜到十多个医生、八九间独立病房,从日门诊三五人到三五十人,其中辛酸,不足为外人道。不过,张兆清说的最多的,还是感谢西京。正因为有着「老单位」的支持,张兆清才得以顺利过渡成功。

当问及这期间有没有想要放弃过,张兆清义正言辞道:「不能当逃兵!选择这一行,就是要为部队、为行业做贡献。」

张兆清:永不知足的学医路

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让张兆清明白了一个深刻道理:医生也不是万能的。这个道理不是对于患者,而是对于医生自己。

「皮肤病,很容易出现误诊、误治的现象,虽然后果都不足以致命,但往往会耽误了患者最佳的救治时机。这就需要皮肤科医生不断学习,我到现在还坚持每天看书,更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一定要相结合。」

「作为医生,懂得越多,想得越多,这是好事,千万不能把一个病症想简单了,但也不能陷在里面,无法认清。学医,不是想当然,更不是得过且过,一定要虚心,一定要多请教前辈!」

2018 年,张兆清退出现役。时隔 3 年,张兆清来到大兴,皮肤科因此也有了「四大金刚」之说。

在新的平台,张兆清依然抱守着一颗医者赤子心,用自己的能量,继续发光发热,服务患者,助力大兴。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