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淼的工作状态,可以用「三好」总结,好学生、好医生、好口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院周会上,她被称为医护中的「海底捞」,听闻患者送她的锦旗,可以挂满一面墙。见微知著,不难想象,患者群体对她的认可和喜
张淼的工作状态,可以用「三好」总结,好学生、好医生、好口碑。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院周会上,她被称为医护中的「海底捞」,听闻患者送她的锦旗,可以挂满一面墙。见微知著,不难想象,患者群体对她的认可和喜爱。
勤学好问的底色
对张淼来说,成为一名医生,多少有点「阴差阳错」。
高考那年,填报志愿,她报的是护理专业。为了稳当,又涂黑了「服从调配」。结果,等收到录取通知,拆开信封一看,竟是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学医也挺好,都是去医院工作。」
做事风风火火、性格爽朗的张淼,进入大学校门,在军训时就开始崭露头角。能吃苦、善沟通、协调能力强,大家眼中的好学生张淼顺理成章成为班长,后来又被提为区队长。
大学期间的张淼(右)
在四医大稳扎稳打的求学路结束,刚走向岗位、准备施展「拳脚」的张淼,却遇到了重大的打击——父亲突然得了重病,所剩时日无多。
工作总会有,而陪伴至亲的日子却进入「倒计时」。张淼干脆辞掉工作,全身心照顾父亲。
父亲的离世,让张淼备受打击,甚至产生放弃从医的念头。四医大的同班同学得知张淼的情况,反复劝说,才让她振作起来。
世间这么多痛苦,不如帮更多人解除「病痛」,张淼进入四医大唐都医院疼痛科进修学习,就此与「疼痛」结缘。
此时,多数人对「疼痛科」的认知还很模糊。「你是学疼痛的,快来给我按摩一下。」
面对这样的误解,张淼觉得时间会说明一切。「疼痛科治疗的更多是慢性病,属于外科微创治疗。」
在四医大进修期间,张淼见手术就往上「扑」,遇到不懂的就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和勤学好问的态度,也成为张淼医术精进的「秘诀」。
好医生修炼记
2018 年年初,张淼入职西安大兴医院疼痛科。在景海荣主任的指导下,张淼迅速进入状态,仅两个月时间,就有了自己的患者群。「就是用疗效说话,疼痛得到缓解、治疗效果好,患者就会很认可你。」
来自患者的肯定,让张淼不敢放慢前进的脚步。在大兴灵活的机制下,张淼又得到两次进修学习的机会。
2018 年 12 月,张淼进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跟随该领域的翘楚武百山教授,学习超声引导下治疗技术。进修班的医生大都「按部就班」,跟着宣武医院的课程走。
但张淼不同,「不想浪费一点点进修时间」,她给自己排学习课表、制定学习计划,跟着老师上手术,用手机全程录视频。当天晚上,回宿舍立即重温视频,遇到疑惑的地方,「一个电话就给武教授拨过去了。」
「也是我脸皮厚,我就觉得老师们都喜欢好问的学生。」正是把时间掰开了、揉碎了、分秒必争,得益于在宣武医院的进修学习,张淼在超声引导下的疼痛治疗领域已初显锋芒。
进修学习期间的笔记
2020 年 4 月,张淼有幸到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疼痛科进修,并遇到另一位伯乐——该院疼痛科蒋劲主任。
在全国最早开展疼痛治疗、技术最为全面的地方进修,这次的张淼可以用「有过之无不及」,吃在科室、住在科室,跟随老师学习头面痛、颈肩腰腿痛、癌性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各类疼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微创治疗体系。
半年的学习,张淼熟练掌握对射频、等离子、臭氧、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等当代新技术在微创治疗领域的技术与应用,以及脊髓电刺激、吗啡泵、椎间孔镜、椎体成型等疼痛复杂操作技术。
至此,患者眼中的「海底捞」医生,「锅底」的料已相当「厚实」。
无外乎「用心」
学成归来,张淼开展了西安大兴医院首例椎间孔镜下纤维环缝合修补术,首例超声引导下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腰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术……
硬核技术的加持下,来找张淼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锦旗接连不断。患者称张淼是医护中的「海底捞」,这样的好口碑,在张淼看来,就是「用心」和「沟通」。
「你是不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患者是能立马感受到的。」张淼说,一个好医生,在治疗患者的时候,一定要用心;用心包括用情、用智、用爱,用专业和专注,用不断超越的进取心,做好每一台手术。
疼痛科收治的患者,老年群体比较多,他们忍受着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三叉神经痛、癌痛等慢性病的长期折磨,求医时,迫切地希望「立竿见影」地解除病痛。在和医生交谈病情时,也常常因疼痛折磨,缺乏耐性。
针对这样的群体,张淼认为,沟通至关重要,沟通是化解人类所有矛盾的钥匙。不能因为患者没耐性,而不去给他仔细讲解病情、探讨治疗方案、分析术后恢复效果、预估治疗花费。只有沟通到位,患者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
张淼和患者
去年年底,张淼做了一台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术。患者于叔因为屁股疼、腿抽筋,吃不下、睡不好、坐不了、走路也只能挪动几步。
两年多时间,于叔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吃药、打针、理疗、按摩、复位、小针刀、椎间盘射频微创治疗等方法,挨个过了一遍,但疗效甚微。备受折磨的于叔,从病友那得知张淼,立马就「找上门」。
「救救叔叔吧,疼痛让我坐立难安,就没睡过好觉,太折磨人了,想死的心都有。」一见面,于叔就疯狂向张淼「吐苦水」。
张淼仔细问诊、检查疼痛部位、了解发作时间和发作频率,观察和查体,最终为于叔明确疼痛的症结所在——于叔因为脊柱退变、侧弯、旋转,加上滑脱,导致一侧神经根受体位变化受压,诱发疼痛。
要从根本上「铲除」病灶,需要外科手术。而于叔已经八十岁高龄,耐受力有限,开放式手术风险太大。患者的生命安全永远第一位,综合评估后,张淼决定为于叔进行脊神经根脉冲射频术,属于微创治疗,风险较低。
于叔的脊柱严重增生、侧弯、旋转,导致穿刺难度加大,仅有一个针尖的缝隙。得益于在宣武医院进修时的超声引导技术,张淼准确定位、成功穿刺,手术成功。
术后第二天,于叔的疼痛消失了,坐着也舒坦了,路也能走了,基本生活不成问题。谨慎的于叔临出院的时候,给张淼说,「闺女,我回家先观察观察,可不敢和以前那些治疗一样,管个七八天,又复发了。」
再后来,过了三个月,张淼在医院碰到于叔和他儿子,手里还拿着锦旗。「太感谢你了,张淼,再也不疼了。」
张淼正在手术
于叔的术中影像
于叔康复后送来锦旗
还有一位年轻妈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来院治疗。张淼并不是她的主管医生,只是治疗医生。爱笑、开朗、自来熟的张淼,每次查房,都会和年轻妈妈打招呼,一天跑几次病房,叮嘱她用药注意事项。时间久了,年轻妈妈和张淼处成了朋友。
出院那天,没见到张淼,没能当面告别,年轻妈妈特地给张淼发微信表达感谢,「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的感恩之心,你是一位出色优秀的好医生!」
「工作是我最大的爱好」
兴许是父亲的突然离世,让张淼学会了「向死而生」。「就想把每一天过得扎扎实实,万一有一天,面对生命的戛然而止,也不会遗憾。」
她将自己每天的时间,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家住咸阳、工作在西安,双城生活的张淼,也不放过通勤时间。上班路上,听提前下载的疼痛科理论讲解音频。下班回家路上,听解剖学相关知识。
有人说,今天上班,明天还得上班,那是工作;今天上班,明天还想上班,那是事业,张淼显然属于后者。扎根疼痛领域近十年,她说,「能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自己也越来越有干劲。」
「把自己给这么扎实,不会累吗?」
「偶尔也会觉得压力大,就看看电视剧解解压。」因为曾经从医疗领域短暂「离场」,让张淼倍加珍惜当下的时间,工作就是她最大的爱好。
珍惜当下,感恩已获得的一切,把每一分每一秒都活得值得!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