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卒中」 一词或许略显陌生,但其广为人知的别称 ——「中风」,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卒中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正严重威胁着全球人类的健康。放眼全球,卒中是导致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也是位列第二的致死病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 4 个人中就有 1 个人可能发生卒中,每 6 秒钟就可能有 1 人因卒中致死/致残。
我国同样面临着卒中带来的严峻挑战。近年来,我国卒中发病率呈逐年攀升之势,且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目前,我国卒中患者已超 2800 万,每年新增患者达 200 多万。卒中不仅给患者带来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身体上的痛苦,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还为家庭和社会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一般而言,以下人群更易发生卒中:
「三高」 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高血压状态下,血管壁长期承受过高压力,内膜易受损,为脂质沉积创造条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显著提升卒中风险。
高血脂使得血液中脂质含量超标,易形成斑块附着于血管壁,致使血管狭窄甚至堵塞。
高血糖引发的代谢紊乱,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更易形成,以上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卒中发病的可能性。
有家族遗传史人群
若家族中有卒中患者,个体发病风险会显著上升。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某些人天生存在血管结构或功能缺陷,或体内凝血机制异常,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易感性也更高,使得他们更易受到卒中的威胁。
肥胖人群
肥胖往往伴随代谢综合征,体内脂肪过度堆积,会引发胰岛素抵抗,干扰正常代谢,进而促使血压升高、血脂异常、血糖波动,形成一系列不利于血管健康的内环境,成为卒中的潜在诱因。
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人群
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降低血管弹性,同时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几率。过度饮酒则会干扰血压调节机制,使血压忽高忽低,还会影响心脏功能,这些都为卒中埋下隐患。此外,长期缺乏运动,身体新陈代谢减缓,脂肪易堆积,血液流动速度变慢,也会在无形中增加卒中风险。
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自然老化,血管壁弹性降低、管腔逐渐变窄,血管内膜增厚,这些生理性变化使得老年人对各类血管病变的抵御能力下降,成为卒中的高发群体。
有卒中病史的人群
发生过脑梗死、脑出血等的人群,再次发生卒中的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首次卒中后的患者,在 1 年内复发的风险高达 17.7%,5 年内复发风险可攀升至 30% 左右。
(脑卒中风险自测👇)
目前医学上将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不同类型的卒中,发病原因也不同。
动脉粥样硬化
这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脂质在血管壁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随着斑块不断增大,血管管腔会逐渐狭窄,阻碍血液正常流动。当斑块破裂时,会激活体内的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造成脑部组织缺血缺氧,引发缺血性卒中。
心源性栓塞
心脏疾病如房颤、心脏瓣膜病等,会使心脏内形成血栓。这些血栓脱落后,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堵塞脑血管,导致缺血性卒中。
其他病因
脑小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硬化、遗传性血管病等,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此外,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增多症、凝血因子异常等,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
高血压
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壁变薄、弹性下降。在血压突然升高时,如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情况下,这些薄弱的血管就容易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据统计,约 70% 的脑出血与高血压有关。
脑血管畸形
包括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这些畸形的血管结构异常,血管壁薄弱,容易破裂出血。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异常膨出。由于动脉瘤壁较薄,在血流的冲击下,容易破裂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通常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
明确高危人群,主动评估筛查
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卒中家族史者,存在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大量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的人,以及肥胖者和老年人,都属于卒中的高危人群。对于这些人群而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卒中风险,对自己的卒中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十分关键。
卒中可防可治,已经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不要因为忽视而不去进行卒中风险评估,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先颈动脉超声检查入手。颈动脉就像是通往大脑的 「交通要道」,通过超声检查,能清晰判断血管内的情况,如是否存在斑块、血管狭窄程度等,这些信息对评估卒中风险至关重要。必要时,还会进一步安排 CT 或 MRI 检查,全面、细致地评估脑血管状况,精准量化卒中风险。
针对性干预,有效降低风险
对于三高人群,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是关键。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规律的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预防,将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从源头上减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药物预防是重要一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血管斑块,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有效预防卒中。
已发生卒中患者,长期管理防复发
对于已经发生过卒中的患者,更要高度警惕复发风险,约 30% 的患者存在二次发病的可能。因此,进行长期、终生的管理十分必要。
通过规律的复查,及时掌握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如血压、血脂、血糖的波动,血管斑块的发展情况等,以便迅速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控制复发风险。
卒中虽然凶险,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主动进行风险评估与筛查,积极配合干预治疗,就能够有效预防。无论你是否属于高危人群,都不要对卒中风险掉以轻心。如果您有相关困扰或担忧,欢迎来到美中宜和神经内科的卒中风险筛查门诊,专业的医疗团队将为您答疑解惑,量身定制专属的卒中预防方案,为您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51(9):666-682.
[2]《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编写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020》概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2;19(2):136-144.
[3] 中国卒中学会卒中后认知障碍研究圆桌会议专家组.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治研究专家共识. 中国卒中杂志. 2020;15(2):158-16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