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上的「双胞胎」
眼皮偶尔会出现鼓包或硬结,有米粒大小的,也有黄豆粒大小的,还有红肿、甚至冒出脓头的。老人管它叫「针眼」,医生有时说它是麦粒肿,有时又说它是霰粒肿,那它到底叫什么呢?
其实,麦粒肿和霰粒肿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拥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麦粒肿
首先,我们认识一下麦粒肿。
麦粒肿,也称为睑腺炎,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病变处的硬结具有红、肿、热、痛的典型表现,硬结破溃后有脓头或脓液溢出,多可自愈。
皮脂腺分泌旺盛,患有睑缘炎、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的人群更易患病。
症状
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Zeis 腺)或变态汗腺(Moll 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睑板腺(Meibomian 腺)阻塞并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外睑腺炎多发生在眼睫毛根部附近的睑缘处,起病初期红肿范围弥散,轻轻触及可感到有硬结,压之疼痛。有时伴有同侧耳后淋巴结肿大。
如果感染部位靠近外眦,可引起反应性球结膜水肿,白眼球像鼓出来一个「水泡」。
内睑腺炎发生眼睑内,大多数向睑结膜面发展。患处会出现硬结,有压痛,随病程进展;内睑腺炎常于睑结膜面形成黄色脓点,并向结膜囊内破溃,少数向皮肤面破溃。
由于内睑腺炎向内发展摩擦睑结膜,因此疼痛和压迫感明显,相应睑结膜面会出现局限性充血肿胀。脓点破溃后炎症明显减轻,数日内逐渐消退。
治疗
麦粒肿疾病早期可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脓肿形成后多会自行破溃排脓,严重者可切开排脓。
若致病菌毒性强或自行挤压,部分抵抗力低下的患者会出现炎症扩散,扩散至周围软组织可造成眼睑或眶蜂窝织炎。
若细菌进入血管,可引发海绵窦静脉炎,进而导致血栓或败血症,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所以麦粒肿一定要避免按压患处,更不要自行挑破。除了药物治疗,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少吃辛辣、油腻、易上火的食物,也有助于恢复。
霰粒肿
接下来,我们认识一下霰粒肿。
霰粒肿,也称睑板腺囊肿、睑板腺脂质肉芽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多是由于睑板腺腺体分泌出口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最终在眼睑上形成一个韧性肿块。
患有慢性结膜炎、睑缘炎、高胆固醇、睑板腺导管结石,以及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旺盛的人群更易患病。
症状
霰粒肿早期主要表现为眼睑肿块,与皮肤无粘连,此时无特殊症状。
随着时间推移,淤积的油脂增多,肿块逐渐变大,可有异物感、视物遮挡、视物模糊等症状。少数继发感染者可出现与麦粒肿类似的红、肿、痛等症状。
治疗
● 对于小而无症状的霰粒肿,可每天用毛巾温敷 3-4 次,每次 10-15 分钟,大多可自行吸收。
● 对于继发感染的霰粒肿,应局部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以控制炎症反应。
● 对于不能自愈且影响视力和外观的患者,可进行霰粒肿切除术,术后大多不影响外观。
● 对于反复发作的霰粒肿或老年患者,应手术切除肿物后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睑板腺癌。
眼皮肿物的通用对策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能很多人依然无法分清麦粒肿和霰粒肿。于是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个通用的公式。
1、对于很小,没有明显症状的肿物,可以尝试温敷。
2、对于有红、肿、热、痛或异物感、压迫感等不适症状的肿物,需要及时就医。
3、对于长时间不消退或反复发作的肿物,即便没有症状,也应该及时就医。
4、对于所有的肿物,都不要自行挤压或挑破。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眼部清洁,控制好血糖、血脂,油脂分泌较旺盛的朋友可以经常温敷双眼,保持睑板腺通畅。
作者介绍
吴怡
眼科医生
◆ 吴医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2012 年完成本科阶段临床医学学习,2014 年于北京同仁医院完成硕士阶段眼科学专业学习。2014-2016 年于北京同仁医院完成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眼科学专业)。
◆ 在加入北京和睦家医院之前,吴医生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工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pexels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