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7-31
原创

李六生:守护「肾」命之源

他做事缜密,敢于挑战,在全市较早研究血液透析、肾脏移植术,为终末期肾病的治疗搭建了新平台;他胸怀仁爱,抚慰患者,乡间义诊或健康扶贫,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勤于思索,坚持临床和科研「两条腿走路」,积极主持

他做事缜密,敢于挑战,在全市较早研究血液透析、肾脏移植术,为终末期肾病的治疗搭建了新平台;他胸怀仁爱,抚慰患者,乡间义诊或健康扶贫,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勤于思索,坚持临床和科研「两条腿走路」,积极主持科研课题,获得宜昌市科技进步奖等若干奖项,在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 33 篇。他就是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李六生。

李六生:守护「肾」命之源

探索——在全市较早开展血液透析

1993 年,年轻的医学生李六生来到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此后三年的内科各专业轮岗学习让他对自己的主攻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在那一个时期,让他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李六生说,当时宜昌市肾脏病专科医生较少,血液净化技术起步较晚,许多尿毒症患者不得不去武汉治疗,而高昂的费用又让普通的家庭望而却步。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六生便下定决心主攻肾脏病的诊疗,紧跟国内前沿,加快血液净化技术的学习,希望让宜昌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治疗。

1997 年,市一医院派李六生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进修。在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学习中,他发现这里的治疗理念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与以往的经验大不相同。「长海医院更加果敢,不论是治疗理念还是药物应用,都比我们更加大胆,手段更加丰富。」李六生说。

学习一年后回到宜昌,李六生向科室领导建议,加快购入血液透析机等医疗设备,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技术。1998 年,在李六生牵头指导下,市一医院在全市较早开展了先进的血液透析治疗技术,受益人王女士至今已透析近 20 余年,目前依然能维持正常的生活。

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挽救,李六生倍感欣慰。从零起步,到现在拥有血液透析机、CRT 机器等齐全的医疗设备及专业的医护队伍,尿毒症患者存活率显著提高,李六生是全过程的见证者。

精业——提升疑难重症诊治能力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市一医院于 2003 年成立了肾内科,2009 年成立了独立病区,并完善了专家门诊和透析门诊。李六生也从一位普通的医学生成长为科室副主任。

从 1993 年至今,李六生从事临床工作已有 27 年,多年的工作让他在肾脏病疾病及相关危急重症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肾穿刺活检术、中心静脉置管术、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技术都有专业见解。

在临床一线工作中,他具有出众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敏锐的洞察能力。

1999 年,我市一位年轻女性癫痫发作,一开始由神经内科接诊,后来李六生接到神经内科医师的会诊请求,最终该患者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经过长时间精心的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回归正常生活且生了健康宝宝。此后,李六生同各科室开始多学科会诊,不再局限于肾内科,而是全方面看待问题。

目前,肾内科建立了特色的医疗体系,不仅承担急、慢性肾脏病的诊治和疑难肾脏疾病的诊治以及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还承担了大量中毒患者的治疗工作。

服务——临床+科研「两条腿走路」

27 年行医路,李六生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他和他的团队实施了一系列服务患者的举措:为患者建立了详细的档案信息,关注病情进展;根据病人情况不同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提高疗效;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身体力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主编两本关于尿毒症的宣教手册,建立患者微信群,科普医学常识;积极参与乡村义诊、健康扶贫……正是因为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感情,患者把市一医院肾内科当成了「家」,把李六生当亲友相处。

在科研方面,李六生也有所建树。目前,他已在各种医学核心期刊杂志发表论文 33 篇,参编专著《泌尿科学》及《肾内科诊疗新进展》2 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3 项。

同时,他还多次主持参与市级科研课题,其中,他在 2013 年和 2016 年的主持课题《褐藻多糖硫酸酯联合贝那普利在慢性肾脏病 3 期治疗中的干预作用研究》和《不同剂量阿法骨化醇治疗 IgA 肾病疗效及作用机制》,分别获得了宜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使命。」李六生说,27 年来,他只是完成了一件件力所能及的事,只是尽责做一名医生而已。他和肾内科团队将继续在肾病治疗及研究领域不懈进取、永攀高峰!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