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抗疫战斗中,肿瘤介入支部积极响应号召,在上海市同仁医院领导班子的部署下,在党旗的引领下,义无反顾地冲锋在抗疫一线。
支部中有 8 名党员坚守在不同的阵地:核酸采样、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方舱支援..... 他们在与病毒的较量中淬炼了初心、磨砺了意志,他们向党组织亮出赤诚之心,庄严地宣誓: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支部书记尚鸣异在疫情肆虐的最初阶段,考虑到万一小区封控不方便出入,而介入治疗经常面对的又往往是急危重症患者,为了病人的安危,他主动留守在介入手术室,这一守就是将近一个月。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介入手术室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只留最少的人手。
有一天,尚鸣异主任连做了三台急诊手术,没有助手,一个人消毒、铺巾、穿刺、栓塞、压迫...... 他笑称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每次脱下沉重的铅衣,全身早已被汗水浸湿,双手都有点肿胀发白。
闲暇时刻,尚主任常常会打电话给支部内支援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同志,叮嘱他们注意防护,关注他们思想情绪上的变化,还把为数不多的水果给他们送去。
他告诉大家,党组织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要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紧紧跟随组织、一切为了病人,全力以赴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集中精力打好硬仗,让被疫情影响的生活能够早日回归正常。
支部委员邓周峰在留守病区期间,接到通知,第一时间奔赴延安中学方舱支援。方舱内条件较艰苦,收治的病患又多,邓周峰同志和同事们对各种情况都进行了充分考虑,尤其是针对最危急情况的底线保障。
一旦病人需要紧急处理,都有明确预案。此外,他们还对入院后的患者进行全面筛查,为有基础疾病和特殊情况的患者建立「档案」。面对病毒,许多患者产生恐惧和自闭,给救治增加了难度。
邓周峰陪患者拉家常,尽力安慰开导患者,用简单、朴实的话语传递信心和温暖。很多转阴出舱的患者,临走前都会反复跟邓周峰道别,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点,建立起的友谊总令人动容。
护理工作与患者接触最多、与病毒距离最近。支部党员何敏是个清瘦娇小的姑娘,在与病毒短兵相接的战场上,她丝毫没有畏惧,打针送药、抽血采样、监测体征、清理弃物,不知疲倦地忙碌着,能多干一秒就坚持一秒。她说,「根本记不住今天是星期几,在这里,时间概念永远只有马上、立刻……」。
从闭环期间的老年科病区到如今改造后的隔离病房,何敏和同事们一直处于快节奏、高负荷的忙碌状态,只为病人能够尽快地恢复。长时间戴着 N95 口罩,她的鼻梁都磨破了一块皮,要说没有焦虑,那是不可能的。
有来自于工作压力的焦虑,有对疫情反复的焦虑。但她告诉自己,只有拼命干,为自己生活的城市尽全部的力量,才能摆脱这些偶尔泛起的焦虑。很多天没回过家的何敏有些想家,不善表达的她说,等到任务结束回家,一定要给家人一个大大的拥抱。
支部党员张鹏第一时间报名了隔离病房的保障队伍。隔离病房收治的都是阳性患者,日常工作不止苦和累,还有着感染新管病毒的风险。但张鹏没有犹豫,甚至没有来得及带足够的日用品,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抱在怀里亲了亲,就迅速集合至战场。
众所周知,穿上「大白」后,很多工作处理起来比平时费力,但张鹏总是耐心、细心地观察着病房里众多的阳性患者。有一次,他发现一位平时言谈活跃的老太太一反常态地安静,在核查了其病史资料后,判断病人可能处于低钾血症状态。
随后,及时复查的指标也证实了他的判断,经过及时的补充电解质,老太太又开始精神矍铄地和邻床闲话家常了......
青年党员风采
在这场与病毒对抗的战役中,院党委深入思想引领、配强抗疫力量、筑牢科学根基,在党建引领下,肿瘤介入支部全体成员以党委为轴心,积极战「疫」,昂扬斗志,力争做到「每一名党员都是攻坚的战斗堡垒,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
聚焦肿瘤介入支部内群像,党员金蔚、孙岷虹、袁英、刘冰妍、还有入党积极分子吴绍秋、殷响...... 随处可见他们拂晓奔赴核酸采样队伍,团结高效的担当;得知患者病情有变化、刚刚下了夜班又返回医院加班到凌晨的担当;忍住闷热、饥渴和胃痛,忘我工作的担当;坚持病区留守、转身就投入阳性病房继续新一轮战斗的担当;近距离护理气管插管患者,为患者排痰、翻身、协助大小便的担当......
在被雾气和汗水打湿的护目镜背后,一位位白衣天使牵挂患者的目光,就是患者的希望之光,也是抗疫必胜的信念之光。一位位党员的脚步和身影,诠释着使命至上的忠诚担当。
他们用信心和韧劲,他们用汗水和忘我,淬炼着初心,汇成那句响亮的誓言: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