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被噪音折磨过呢?
噪音常常令人感到不适、厌烦
甚至有损健康
噪音也被称为「看不见的杀手」
而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常年生活在机器设备的轰鸣声中
这些声音似乎早已成为工作的「背景音」
据报道,全球约有 6 亿工人在噪音场所工作,大约有 16% 的工人因工作场噪声而失去听力,严重者可致职业性噪音聋,职业性噪音聋已成为我国仅此于尘肺病的第二大类职业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关注的职业性疾病之一。
李先生就是一位建筑工人,长期在钢筋混凝土的轰鸣声中作业,40 年前出现双耳听力下降伴耳鸣,左耳更严重,耳鸣声呈持续性轰轰声,起初他将异常归咎于工作劳累,未及时就医干预,随着时间推移,不仅听力越来越差,耳鸣的声音也变得尤为突出,严重影响睡眠,近日,耳鸣症状再次加重,不仅寝食难安,还出现了焦虑、烦躁等症状,饱受折磨的他决定再次踏上就医之路。
据成都仁品耳鸣耳聋特色门诊专家邓美涛医生介绍:「噪声性耳聋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耳聋、耳鸣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耳鸣先于耳聋出现,耳聋则呈渐进性发展,从高频开始,后期影响低频。这类耳聋一旦出现将会持续下降,造成的伤害往往是不可逆的。」
临床诊疗中,针对噪音性耳聋、耳鸣患者,首要干预措施是脱离噪音暴露环境,阻断听力损伤的持续恶化。随后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初期可采用营养神经与改善微循环、激素类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将根据患者听力损伤程度配戴助听器,帮助重建清晰听觉体验。对于耳鸣患者,通过「耳鸣综合治疗 2.0」,采取「对症治疗、声治疗、交流解惑」三部曲提供系统化治疗,帮助患者科学认识耳鸣,消除心理焦虑,缓解耳鸣症状,再此基础上,结合「蝶腭神经针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手段,通过神经刺激,改善耳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平衡,实现对耳鸣的控制与治疗,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困扰。
噪音性耳聋作为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和生活问题,在生活中一定要引起重视,为了保护听力,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遵循「60-60」原则,外界背景噪声不要超过 60 分贝,时间在 60 分钟以内,让耳朵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不良用耳习惯悄悄偷走我们的听力健康。
邓美涛医生强调:「如果因长期噪音影响而导致听力下降或耳鸣,应尽早到医院就诊,通过听力检查及时干预。同时,应提高公众对噪音性耳聋的认识,增强保护听力的意识,为自己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听觉防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