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病区主任江磊带领结构性心脏病团队,首次开展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TM),成功为两名高危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实施微创介入修复手术。该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青大附院在瓣膜治疗领域再攀高峰,走在全省前列。
患者孙老先生今年 84 岁,于 23 年前发生「脑梗死」一次,同时有 10 余年的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达到 190/110 mmHg,通过日常口服降压药控制。一年前,孙先生出现了轻度体力活动后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约持续 10 分钟,休息后可以自行缓解,且时常头晕,偶尔有双下肢轻度水肿等。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进行了「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发作。日前,患者病情较此前明显加重,胸闷、憋气、头晕症状严重,并伴有心前区阵发性刺痛,疼痛程度较剧烈,夜间平卧困难,在当地医院实施「降压、扩冠」等药物治疗后,仍无法改善。孙先生来到青大附院寻求进一步治疗,心血管外科团队通过心脏彩超发现,患者患有重度退行性二尖瓣反流(DMR)、二尖瓣叶腱索断裂二尖瓣宽脱垂(P1P2 区)、二尖瓣极重度偏心性反流。
另一名 78 岁的患者周女士,既往有慢性肾功能不全 18 年,且有 30 余年的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 200/120 mmHg,长期服降压药维持。1 个月前在感冒后出现了胸闷、憋气,活动耐量下降,夜间平卧入睡时有时会因憋气醒来,心脏彩超发现患者为重度 DMR、二尖瓣 P2 脱垂并关闭不全、存在重度反流。
两名患者均为外科高危型高龄病患,需采用微创介入的手术手段进行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危及生命。江磊主任在组织多学科会诊后,决定为两名患者实施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TM),以确保患者后期的生命延续和生活质量。江磊主任带领团队,在术前反复进行病史研讨及影像学确认,分别为两位患者在瓣叶脱垂位置植入 MitraClipTM 二尖瓣夹,成功将重度 MR 降至微量,影像学检查可见组织桥稳定(如下图),肺静脉逆流消失,江磊主任仅用时 4 个小时就高效完成了两台手术。
在心血管外科杨苏民主任的带领下,青大附院心外科始终紧跟国际心血管领域的前沿发展,积极开展新技术引进。此次成功开展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进一步提高了山东半岛地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治疗水平,为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