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5-22
原创

如何科学防治色素痣?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色素痣,民间常将其与「福祸」关联,但医学视角下,它可能暗藏健康风险。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黑色素瘤病例约 2 万例,虽然恶性概率仅约十万分之一,但晚期生存率不足 20%。本文从大众最关心的「防」与「治」角度,解析色素痣的科学管理方法。

认识色素痣

良性肿瘤的「两面性」

色素痣是黑色素细胞聚集形成的良性肿瘤,按病理分为三类: 

1. 交界痣: 位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常见于手足、口唇等易摩擦部位,有潜在恶变风险。 

2. 皮内痣: 位于真皮层内,表面光滑,多为「肉痣」,基本不恶变。 

3. 混合痣: 兼具交界痣和皮内痣特征,需警惕变化。  

关键提示!!!

先天巨痣、30 岁后新发痣、反复摩擦部位的痣需重点关注。  

亚洲人 50% 的黑色素瘤发生于手足等肢端部位,甲下黑线(甲母痣)也属高危。

五大危险信号

ABCDE 自查法

根据《中国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2 版)》,可通过以下特征初步判断风险(图 1):

如何科学防治色素痣?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1. 不对称(Asymmetry): 良性痣多为对称圆形/椭圆形,恶性痣形状不规则。  

2. 边界模糊(Border): 边缘呈锯齿状或放射状扩散。 

3. 颜色混杂(Color): 出现黑、褐、红、白等多色混杂。 

4. 直径超标(Diameter):>6 mm 需警惕,但手足部位即使<6 mm 也要重视。 

5. 进展变化(Evolution): 短期内增大、破溃、瘙痒或周围出现「卫星痣」。  

符合 1-2 项即建议就医,皮肤镜检查可无创筛查,病理活检是诊断金标准。

科学防治

从日常护理到专业治疗

(一)日常防护:降低恶变风险  

1. 防晒优先: 紫外线是重要诱因,户外活动需涂抹 SPF30+防晒霜,穿戴遮阳帽/衣。 

2. 减少摩擦: 手足、腰部、内衣带等易摩擦部位的痣,建议手术切除而非激光。 

3. 避免刺激: 切勿抠抓、针挑或用化学药水点痣,不当处理可能诱发恶变。

(二)治疗选择:安全祛痣的三大原则

手术切除: 直径>3 mm 高危部位、怀疑恶变  彻底清除、可病理检查,但需缝合拆线。   

激光治疗: 直径<3 mm 的浅表良性痣  快速无创,但易复发、无法病理检查。

液氮冷冻: 小型平坦痣  操作简单,但需多次治疗且可能留疤。

特别提醒!!!

美容院「药水点痣」风险高,易留疤且刺激恶变,务必选择正规医院。 

同一颗痣激光治疗不超过 2 次,复发后建议手术切除。  

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一:「凸起的痣更危险」。  

真相:皮内痣多为凸起但良性,扁平痣反而可能是早期恶变。 

误区二:「长毛的痣安全」。 

真相:毛发仅代表毛囊存在,与良恶性无关,但拔毛可能引发炎症。 

误区三:「祛痣能防癌」。 

真相:良性痣无需处理,不当祛除反而增加风险。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

普通人群: 每月对镜自查,拍照记录变化,重点检查手足、甲床等部位。 

高危人群:(家族史、多发痣、曾晒伤):每年 4 次专业皮肤检查,结合皮肤镜动态监测。

痣的哪些变化要警惕

当痣出现下述变化时,大家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

1. 痣显著而迅速地扩大,也就是在短时间内发现「痣」有明显的增大。

2. 痣的颜色比以前更深、更亮了,或者痣的周围皮肤发红。

3. 痣的表面有结痂。

4. 痣经常容易出血。

5. 痣发生了破溃。

6. 痣附近出现了淋巴结肿大,如在脖子、腋窝、大腿根部等处摸到肿物。

7. 痣的周围有「卫星状」: 损害发生;也就是说原有痣的周边又出现了多个新的黑痣。

色素痣管理需平衡「重视」与「放松」:既不必因「谈痣色变」过度治疗,也不能忽视潜在风险。牢记「ABCDE 法则」,科学防晒,规范处理,才能将恶变扼杀于萌芽。若发现可疑特征,请及时至正规医院皮肤科或整形外科就诊——这是对健康最「富贵」的投资。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