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12-31
原创

9 岁女孩突然「瘫痪」 真相竟是「爱失衡」

9 岁女孩小红(化名)

最近经常恶心呕吐

双腿站不起来

无法正常上学

然而

父母带她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却发现身体一切正常

这究竟是什么怪病

9 岁女孩突然「瘫痪」  真相竟是「爱失衡」

9 岁女孩突然站不起来

竟和弟弟有关

苏州京东方医院心理科胡庆菊主任第一次见到小红时,她坐在轮椅上,被爸爸推进诊室。胡主任简单与其交流后,发现小红内心抗拒,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胡主任采用心理测量、心理投射测验、房树人心理分析等心理检查发现了小红的内心世界。

「我 2 年没吃汉堡了

妈妈爸爸连汉堡都不让我吃

......」

小红边说边流眼泪

原来,小红一家五口,有爸爸妈妈、姐姐和弟弟。小红说,弟弟经常欺负她、乱拿她的东西,弄坏也不承认,有时和弟弟吵架,还被爸爸妈妈批评不谦让。她最爱吃的汉堡,也被爸爸妈妈以她嗓子不好为由,不让她吃,但姐姐和弟弟却可以吃,她觉得爸爸妈妈偏爱弟弟和姐姐。最近生病在家,倒是让她的心情好了一些,因为爸爸妈妈比从前关心她了,不批评她了,还带她看病。

综合小红的家庭

心理情况及各项检查结果

胡主任确诊小红为

「分离性障碍」又叫「分离转换障碍」

原名叫癔症

经过系统的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目前小红的临床症状消失,已经上学了。治疗中,胡主任也叮嘱小红的父母,要在生活中多鼓励孩子,关注孩子的情绪及心理健康。

多子女家庭

警惕「爱失衡」

「分离转换障碍」,原名癔症,属于心因性疾病的一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癔症的形成是患者潜意识中出现的冲突不允许进入意识层面,因此十分痛苦,就以癔症性症状的形式出现。

小红的父母不让她吃汉堡,却让弟弟和姐姐吃,和弟弟吵架又被父母批评,内心爱的不平衡导致爱的缺失,其潜意识是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长期压抑心理冲突得不到缓解就以癔症的形式表现出来——恶心呕吐,无法走路。患病后父母给予更多的关心,因病获益,症状反反复复,时好时坏,维持很久。

9 岁女孩突然「瘫痪」  真相竟是「爱失衡」

胡主任介绍:癔症在我国青少年总患病率为 20.5%,由于这个年龄段处在学业阶段,会有各种压力,青少年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内心的冲突,心理困惑长期存在就会导致癔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癔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转换性障碍

1. 感觉过敏,主要表现为对声音灯光过敏,睡眠浅、入睡困难;有的患者会出现感觉缺失,如出现短暂的失聪、失明、失声等;还会出现神经功能紊乱,如出现腹痛、恶心、头痛、头晕、心悸、气促、肢体麻木等。

2. 运动障碍,最常见的表现是「类癫痫」样发作,如肢体抖动,四肢僵直、局部肌肉抽动和阵挛。与真正的癫痫不同,多数意识清楚,无二便失禁,瞳孔反射正常等。「瘫痪」也是常见的表现,可表现为偏瘫和双下肢瘫痪,常常突然出现,突然好转,和内心冲突与情绪有关。

二、分离性症状

1. 遗忘,主要表现为令人困惑的遗忘,忘记最好的朋友和老师的名字,忘记重要的事件,有病理性说谎和对行为的诡辩在分离性障碍的患儿里较多见。

2. 恍惚,主要表现为神情恍惚的状态,有些孩子表情空洞、白日梦样表现,常被认为注意力的问题。

3. 行为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不能应用非解离状态下习得的知识,被误认为对立违抗(如,他说不知道怎么做,但他昨天做的很好)。有责骂性及命令性幻听,对抗精神病药无效,有些患儿会大哭大闹,冲砸东西或者自伤。有的患儿还会出现间歇性抑郁,过度警觉,反复出现创伤性意念和惊跳反应等。

胡庆菊主任提醒:

心理疾病不是孩子在装病,是身不由己。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躯体不适,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还伴有情绪和行为的问题,一定带孩子到心理科专科就诊,及早发现孩子内心的困惑,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把孩子的心理冲突消失在萌芽状态、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稿件 | 胡庆菊

编辑 | 鞠娜

责编 | 张晶

审核 | 李仲娟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