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检查因其简便、快捷,已成为临床医生及患者优选的检查方法,但超声乳腺良、恶性声像图征像的交叉现象给乳腺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中心三例乳腺肿块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患者一:
女,48 岁,外院体检发现乳腺包块,来本中心进一步检查。主诉无不适。
超声影像如下:
图一、图二、图三:右侧乳腺 10 点钟方向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轮廓不规整,成角,大小约 33x24x28 mm, 内部回声不均匀,内部见散在点状钙化,内血流信号丰富。
图四: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RI:0.68。
患者二:
女、24 岁,于本中心体检,发现乳腺结节,主诉有乳腺癌家族史,余无不适。
超声图像如下: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左侧乳腺 1 点方向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轮廓不规整,多个方向成角,内回声不均匀,边缘见丰富血流信号 RI = 0.74
患者三:
女,41 岁,自述外院彩超检查怀疑乳腺癌,来本中心进一步检查,无不适。
超声影像如下:
图一:左侧乳腺见 1-2 点方向见一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非平行方位生长的低回声区,周围组织可见扭曲,并可见多处小无回声,范围约 6.3x6.6 mm。
图二、图三、图四:彩色多普勒显示:异常回声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紊乱,RI = 0.66。
图五同侧腋下扫查,可见多发淋巴结显示。
其他检查
三例患者超声均考虑乳腺癌可能。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
患者一: 进一步行 PCT/CT 检查,提示乳腺癌,遂行手术切除,病检示:乳腺浸润性恶性腺肌上皮瘤。
患者二: 术后病检结果:纤维腺瘤
患者三: 术后病检示:乳腺腺病,局灶导管囊性扩张伴腔内泡沫细胞聚集,少许导管上皮大汗腺化生。
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1、有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乳腺癌家族史。
2、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
3、有胸部放疗史(30 岁之前累积放疗剂量 ≥ 10 Gy)。
4、40 岁以前被诊断为小叶原位癌、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或小叶 不典型增生病史的女性。
典型乳腺癌的恶性声像图征象包括:
1、形态:不规则,纵横比> 1、导管不规则扩张。
2、边界:肿块向周边生长、成锯齿状或成角,有毛刺或有厚薄不均的强回声晕、周边呈小分叶状。
3、回声:以低回声为主,不乏高回声,后方回声衰减多见,也可见后回声增强。
4、钙化:肿块内部可见不规则分布的簇状点状强回声。
5、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丰富,走行不规则。
6、频谱:呈高速高阻型。
小 结
以上三例乳腺肿块附合乳腺癌声像图征象 ≥ 4 项,病例二还有明确家族史,但最终病检结果却差异较大,除病例一为乳腺恶性肿瘤外,病例二、二均为良性或炎性病变。乳腺良、恶性声像图征像的交叉现象给乳腺病的诊断带来的一定的困难。乳腺超声应用相对广泛,适用于对乳腺疾病的普遍性筛查,其他检查方法包括: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乳腺钼靶(X 线)、乳腺磁共振(MRI),应多种检查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乳腺肿瘤的检查出率,最终确诊仍须病理检查。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经超越肺癌成为发病率排名靠前的癌症,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威胁,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此重视乳腺常规检查至关重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