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6-23
原创

雨季祛湿指南~来自中医科医生的小 Tips

一、居住环境:防潮除湿,保持干爽

雨季祛湿指南~来自中医科医生的小 Tips

通风除湿:雨季需及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雨停后开窗换气,避免湿气滞留;可借助空调「除湿模式」或除湿机降低室内湿度,维持相对湿度在 40%~60% 为宜。

雨季祛湿指南~来自中医科医生的小 Tips

环境清洁:定期擦拭家具、地板,避免霉菌滋生;衣物、被褥等织物需勤晾晒,或用烘衣机烘干,减少潮湿感。

二、运动调理:动则生阳,以汗祛湿

雨季祛湿指南~来自中医科医生的小 Tips

适度运动:选择快走、瑜伽、八段锦等轻中度运动,每日 30 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度。中医认为「汗出则湿去」,运动可激发阳气,推动湿气代谢,避免久坐伤脾致湿浊内生。

三、饮食调养:健脾化湿,寒热平衡

雨季祛湿指南~来自中医科医生的小 Tips

忌寒凉油腻:减少冰饮、凉菜、油炸油腻食品摄入,此类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运化失常、湿浊堆积。

雨季祛湿指南~来自中医科医生的小 Tips

鲜果适量食:六月荔枝、杨梅等应季水果多多,鲜果味美,但性多温热或酸甜,中医建议每日摄入量以个人为基准的「两个拳头」大小定量,过量易助湿生热,可搭配陈皮、荷叶煮水饮用,中和性味。

雨季祛湿指南~来自中医科医生的小 Tips

祛湿茶饮方:选用药食同源食材煮水代茶。

推荐经典搭配:

玉米须(利水消肿)+ 白茯苓(健脾渗湿)+ 白术(养阴润燥),用养生壶煮沸,代茶频饮,适合湿热体质人群。

四、中医外治:艾灸温通,散寒化湿

雨季祛湿指南~来自中医科医生的小 Tips

艾灸取穴:以腹部穴位为主,如中脘穴(脐上 4 寸,健脾和胃)、关元穴(脐下 3 寸,温补肾阳)、足三里(外膝眼下 3 寸,调理脾胃),每日艾灸 1 次,每次 15~20 分钟,以皮肤温热泛红为度,通过温热刺激激发经气,促进湿气排出。

五、日常细节:顺应天时,防湿于未然

雨季祛湿指南~来自中医科医生的小 Tips

雨天外出需注意保暖,避免淋雨涉水;回家后及时擦干头发、足部,换下湿衣;睡前可用 40℃ 温水泡脚 15 分钟,加入生姜片或艾草,增强驱寒祛湿效果。


中医提醒:湿气重常与脾虚相关,除上述方法外,若出现头身困重、舌苔厚腻、大便黏滞等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咨询中医师,根据体质辨证调理(如湿热体质宜清热利湿,寒湿体质宜温阳化湿),切勿盲目自行用药。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