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闻采写实践之四
医疗新闻采写实践之四
我们医院放疗中心,要开展一项新技术,在海南是首例。叫「锥形束限束」技术,这个「锥形束限束」实质上是一个放疗新工具。
这项技术由我们彭少华副院长亲自主持。彭院长很重视,专门同我研究稿件的采写。结果我们两人在道叉上跑火车,整不到一块。这个技术,可能专业的人很容易理解,但读者未必理解,就连我自己都是雾里看花,不明白。
在彭院长办公室,我俩为这个稿子,反复争论一二个小时,都差点吵架了,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我们两人的思路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其实为了写好这个稿子,我提前介入了。但由于是国际新技术,资料很少,厂家的资料也是非常专业,有些术语都看不懂。
在与彭院长争论不下的情况下,我再次查阅各种资料,结果在一个技术图解上看到三个不醒目的字「非共面」。
我的眼睛一亮,就问彭院这个是什么意思?彭院长就耐心给我解释,还连带比划。我终于弄明白了这项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区别。
其它的放疗技术,简单说,就是在一个「点线」上,也就是在一个相应固定的轨道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在杀灭癌细胞时,对患者正常组织也会造成一定损伤。
而这项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非共面」的,360 度全方位照射。由于有「锥形束限」形成了「锥形束限束」,因此更加精准。因为精准,又不在一个「共面」上,照射剂量就可以加大,因此治疗效果就好,副损伤反而更小。
经过这一番交锋,终于找到了我俩的「共面」,接下来写稿子就容易了。
其实在日常采访中,发现我们写新闻的,跟医疗专家,二者是在一个「非共面」上的。特别是采写一些特殊技术,疑难手术时,我经常会跟专家发生冲突,因为他们想要表述的读者看不懂,媒体没办法报道。读者看不懂,这新闻就白写了,达不到宣传目的。
我入行时间不长,但因为过去一直从事新闻工作,有一定功底,经过实践,我很快发现,所有医疗技术与新闻宣传都有「共面」。
但是如何在「非共面」上找到「共面」,这个有一定难度。我的体会:
一是多学。进手术室、诊室,参加学术会议、MDT 讨论,闲时跟专家闲聊、探讨。特别是遇到采写的疑难案例,多查资料,甚至向不相关专家请教,让不相关但又懂专业知识的人用通俗语言来表述(这个很有效)。
二是勤思。遇到疑难、重大治疗案例,尤其新技术,要用发散式思维去思考。我个人体会,要站在患者位置去思考(这个也很有效)。与其它技术比,它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优势?患者为什么要用它治疗?这样很快就能找到「共面」。
医疗技术专业性非常强,我们在写这些报道时,一般都要求满足三个「要素」:同行认可,患者高兴,社会共鸣。
能满足这三点,基本就能解决「共面」问题。
作者:海南省肿瘤医院宣传部 梁山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