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3-10
原创

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淮安市一院胸外科开启个体化精准治疗新模式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约 80% 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传统治疗中,部分局部晚期患者因肿瘤侵犯范围广、手术难度大而错失根治机会。

如今,随着术前免疫降期治疗的广泛应用,这一困境正被打破!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肺外科陈胜主任医师团队依托多学科协作(MDT)和微创技术优势,成功为多名中晚期肺癌患者实施免疫新辅助治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显著提升生存获益。

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淮安市一院胸外科开启个体化精准治疗新模式

术前免疫治疗:

从「不可切除」到「根治希望」

术前免疫治疗(新辅助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靶向清除肿瘤细胞并缩小病灶,从而降低肿瘤分期,为手术创造机会。其核心优势包括:

1. 肿瘤显著缩小: 免疫药物(如 PD-1/PD-L1 抑制剂)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可大幅减少肿瘤体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2. 微转移灶清除: 术前治疗能杀灭潜在的微转移病灶,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3. 改善手术预后: 研究显示,接受免疫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术后两年生存率超 90%,远超传统化疗。

以淮安市一院近期一例ⅢA 期肺癌患者为例,经 2 周期免疫联合化疗后,肿瘤直径缩小明显,成功完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肿瘤退缩,考虑达完全病理缓解(CPR),患者微创手术恢复良好。

技术突破:

精准选择与多学科协作

胸外科主任医师陈胜指出:「免疫降期治疗并非『一刀切』,需结合肿瘤生物学特征、PD-L1 表达水平及患者体质综合决策。」淮安市一院胸外科通过以下策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精准评估: 采用基因检测、免疫组化及影像组学技术,筛选免疫治疗敏感人群。

多学科协作: 胸外科联合肿瘤内科、呼吸与危 重症医学科、病理科、影像科、放疗科等,制定个体化方案,动态调整治疗周期。

微创技术保障: 术后采用胸腔镜手术,最大限度保护肺功能,缩短康复时间。

「免疫治疗的应用让外科医生有了更多主动权,」淮安市一院胸外科副主任谷彪医生强调,「过去需全肺切除的患者,现在通过降期治疗可保留更多肺组织,极大提升生活质量。」此外,团队基于国际指南与本土化研究,创新性提出「免疫-手术-免疫」三阶段模式,进一步优化治疗时序。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