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 2021, 拥抱 2022!无数追梦人都在奋斗奉献,那些派驻海外的医疗援助人员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本市援助加蓬第 23 批医疗队的队员,蓟州区人民医院眼科医生周新、儿科医生何书霞已经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中加合作医院工作近两个月了。在万里之遥的非洲大陆,迎来新一年,他们的工作开展的是否顺利?生活过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听听她们的新年心声!
大家好,我叫周新,是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眼科医生。这次来到加蓬进行医疗援助,其实我们在出发前就已经做了很多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但当我们踏上这片非洲的土地时,当地缺医少药的现状,以及对疫情漠视的态度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尽管新冠病毒从德尔塔毒株变异到了奥密克戎毒株,当地疫情防控的措施依然十分脆弱,即便是当地的医务人员都很少有规范佩戴口罩,更别说普通民众了。顶着巨大的防控压力,我们利用国内接受的疫情防控专业知识,以及国家提供的充足医疗物资,做好医疗队自身防护的同时,帮助当地人提高疫情防控的意识和水平。
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世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可现如今非洲贫困落后的现状,您可能都想象不到!医院连用水都非常困难,您也许会说这是不是太夸张了,要是没有水,那手卫生怎么办?手术器械如何清洗消毒?但这就是我们每天要面对的事实。
我还记得,上班第一天我们眼科就遇到了一个难题:一个右眼外伤患者,眉弓 2 厘米深层伤口,需要清创缝合+破伤风抗毒素皮下注射。我与当地护士长沟通了所需要的器械,那么问题来了?没有水、没有安尔碘等消毒液,更没有破伤风抗毒素,没有无菌手术包,手术如何开展?
护士长无奈地表示当地的医疗条件就是如此,她们也没有办法。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救治,15 分钟后护士长拿来了盛放在铝制饭盒里的缝合器械、医疗队捐赠的酒精、一根 10/0 缝线,并告诉我这是最后一根线,于是我开始了艰难的清创缝合工作。为了尽可能做到精细、卫生,这台国内 10 分钟就能完成的缝合术,那天我整整缝合了 1 个小时。
利用现有的条件,最大化为当地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这是我们医者的初心和使命!请医院领导及同仁们放心,我在加蓬一切安好!也祝大家 2022 年一切顺利!
大家好,我叫何书霞,是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儿科医生。2021 年 11 月 4 日,我们跨越一万多公里,历经 16 个小时,顺利抵达医疗援助目的地非洲加逢首都利伯维尔中加合作医院,开启为期一年的援非医疗工作。
踏上万里之遥的非洲,我和队员们面临着新冠疫情、传染病、心理、语言、气候、时差等多种困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老大姐,我在利伯维尔医疗队里担任生活委员,承担着负责全体队员日常生活方面的相关工作,关心队员们的身心健康,并做好传染病预防提醒工作。组织队员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加强体育锻炼。用医疗队队长的话说就是「有何主任您在,我就感到特别踏实。」
安营扎寨后,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疫情防控问题。由于当地的疫情防控意识比较薄弱,我们必须做好更严格的防护措施,我们几乎每天上班都要穿好防护服和鞋套、戴上帽子、防护面屏、N95 口罩、医用外科手套等,直到 5-6 个小时工作结束后才能脱下。而当地气温一般在 30 摄氏度左右,厚厚的防护服又闷又热,还无法上厕所。虽然困难远远超出了我当初的想象,但我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迎难而上,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由于中国医生的陌生面孔,很多儿科的患者会感到紧张,加上语言障碍,患儿经常哭闹,查体也极度不配合。于是,我就想了一个办法,趁着休假的时候买来一些小玩具、饼干及糖果,奖励给接受检查的小患者,以拉近和他们的距离,赢得了很多患儿的认可。当患儿微笑着对我说「merci(谢谢)」,我心里感到非常温暖!
还记得 2021 年 11 月 30 日,那是我来利伯维尔工作的第二天,一位黑人母亲抱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宝宝来就诊,查体发现患儿精神萎糜,反应差,重度脱水貌,只听孩子母亲说有腹泻,来不及多问,立即快速将患儿抱入病房,当时测血压已经偏低了,有休克表现,立即给予快速补液扩容纠正脱水等抢救,最后患儿转危为安。转天我去查房家长高兴地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并说:中国医生「merci beaucoup(非常感谢)」!我听后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
援非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是我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大国担当,我们将秉承「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不辱使命,圆满完成援非任务,让蓟医人的风采在非洲大陆熠熠生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