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4 日,我院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一附院」)联手,借助先进的 5 G 技术,成功完成全疆第一台 5 G 远程操作气管镜导航机器人手术,助力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在医疗领域取得又一项新突破。
55 岁的艾女士,因咳嗽咳痰长时间不得缓解,于近日来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在完善胸部 CT 时,检查显示艾女士左肺下叶空洞型病变,需进一步获取病理组织明确病变类型。
鉴于艾女士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以及病变位置的特殊性,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解承鑫立刻与广医一附院联系,一起对艾女士的病情进行研讨交流。经过研判,两院决定联手通过 5 G 远程操作气管镜导航机器人为艾女士手术,获取病理组织。
气管镜导航机器人主要为医生提供支气管检查的「导航路径」。将支气管镜送入患者体内,显示屏上便清晰展现支气管内的影像。
「传统支气管镜检查需要我们手持支气管镜,依靠医学知识在错综复杂的支气管走向,寻找合适的检查路径。如果使用气管镜导航机器人,保证手术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几乎没有出血量,而且远在广州的专家,可以在广州操作,不需要患者前往广州就可以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节约诊治成本。」解承鑫副主任说道。通过 5 G 远程操作气管镜导航机器人进行手术,主刀医生不仅可以借助它远程实施手术,并能更快地定位病灶,缩短手术时间。
在手术筹备阶段,钟南山院士团队成员、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李时悦教授,广州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钟长镐凭借丰富的气管镜手术经验,与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疏附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副院长李黎,解承鑫副主任仔细梳理手术流程、分析可能面临的各种状况。同时,团队为最大程度降低网络对手术的影响,还联合中国移动(喀什分公司)搭建了高速率、低延时 5 G 网络,为这台跨越 5000 公里的 5 G 远程机器人操作手术打下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当天上午 11 时,艾女士做好了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李黎副院长团队医护人员将气管镜机器人调试至最佳状态,李时悦教授及钟长镐主任医师端坐在位于广州的控制台前,通过 5 G 网络实时传输的高清影像,精准地操控着支气管镜导航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解承鑫副主任通过本地医生控制台进行操作配合,并对艾女士的状况进行实时反馈。
手术中,画面高清流畅,机械臂响应及时,专家精准无误地完成病变组织定位、获取病理组织等一系列复杂操作。通过远程交流平台,粤喀两地医生进行画面同步、语音交互,实现手术操作的无缝衔接。经过 30 分钟配合,手术顺利结束,艾女士未出现任何不适。
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彰显了我院和广医一附院在医疗技术上的高超水平,更是展现了跨地域借助前沿科技协同合作的无限潜力。对于患者而言,无需长途奔波至外地就医,就能享受到顶尖专家的诊疗服务,极大地减轻了就医负担。
李黎副院长表示,此次借助 5 G 远程操作完成气管镜机器人手术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医院将继续深化与广医一附院的合作,积极探索更多远程医疗应用场景,让先进的医疗技术惠及更多的患者,为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