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医生,几乎不与患者直接接触,他们的一纸诊断却是临床医师对疾病诊疗的导航仪,被称为「医生的医生」,而提供优良切片的病理技术员就是每一份精准病理报告的幕后功臣,赖妙玲就是他们中的一员。2021 年 9 月底,作为新一批广东柔性援疆专家,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赖妙玲来到我院病理科开展援疆工作。
受疫情影响,2021 年柔性援疆医疗队来喀时间一再推迟,但这并没有阻碍赖妙玲的援疆热情。已做好出发准备的她,得知援疆计划延缓后,便积极联系我院病理科技术组长,了解科室技术组基础情况,根据本地病理技术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听闻本地特殊染色试剂缺乏,但在日常诊断中十分重要,她决定亲自将试剂由广州带到喀什。
除此之外,收到自己行李已经抵达喀什的消息后,赖妙玲又萌生出一个新想法,虽然航班停运了,可物流快递都还是畅通的,自己能不能筹备一些病理书籍,通过走物流的方式寄走一批书籍,为当地病理同事们送上一份「见面礼」。说干就干,一套套书籍从广东乘坐「专车」到了喀什。
一张三尺见方的工作台,这就是病理技术员平时的工作区域,区域里摆放着各种仪器、毛刷、镊子、染料等工具,乍看之下,不由让人产生走进了艺术工作坊的错觉。
「只有参与到大家的日常工作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刚来喀什的时候,虽然有思乡的烦恼和对亲人的牵挂,但这些并没有影响身为一名病理技术员的赖妙玲全身心适应新的环境,投入新的工作。
来到病理科后,她迅速转变角色,将病理科当作她的工作阵地,融入科室,深入了解日常工作运转情况,每天送检标本的种类和数量,医院开展的病理检查项目及设备仪器等情况。结合科室现状,她认真总结分析,并为科室接下来的工作和发展制定了规划。
「赖老师来到科里后,每天跟随本地技术员一起包埋、切片、染色,甚至脱水机液体的更换,在切片制作全过程中规范大家操作。」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我院病理科切片染色红蓝对比鲜明,制片质量得以大幅提高。
「虽然病理技术操作在短时间内可以基本掌握,但要做一名优秀的病理技师不仅要操作出色,还要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在日常工作中游刃有余。」
为此,赖妙玲积极筹备科室病理技术小讲课,将各种染色知识原理教授与科内技术员,使他们不止做一名匠人,而是让他们向「艺术家」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同时,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还组织本地专家参与授课,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一步带动了科室人员学习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病理技术人员匮乏、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如何兼顾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赖妙玲根据科室现有的人员情况,对具体的岗位以及工作职责进行调整,使团队的协调性更好,也提高工作效率,杜绝了两极分化现象。同时,她还将后方质控相关文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进行编撰,形成文字资料以便于新进的技术员学习传承。
精美的病理切片除了需要规范的流程、操作外,也离不开制片的质量控制。为保证病理制片的质量,她在科内提出必须将科室质量控制常态化的要求。在锚定目标后,赖妙玲坚持每日进行切片试染,手把手带教病理技术员进行切片质控,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使科室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特殊染色在部分肿瘤,如脑膜瘤、卵巢颗粒细胞瘤等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既为患者明确了诊断,又为患者节省了治疗费用。但喀什地区特殊染色技术匮乏,大部分特殊染色项目均未开展。
鉴于此情况,赖妙玲在科室内积极推进新项目的开展,满足部分医院日常临床工作需要。如网状纤维染色、Masson 三色、AB 染色、AB-PAS 染色、PASM 染色等项目,带动病理科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为使科室能够快速地掌握新开展项目的操作要领,赖妙玲积极实行「一对一带教」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实操,科室大部分人员都掌握了新项目的病理技术操作要领,操作技术也更加规范,专业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援疆工作接近尾声,赖妙玲表示:「三个月的援疆之路是我人生最美好的回忆,即使回到后方医院,但粤喀两地友谊永在,『传帮带』依旧会延续下去。相信在一批批本地职工和援疆专家的努力下,喀地一院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