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都称我们是『影子医生』,虽然是一位『幕后英雄』,但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却可以直接对检出病灶进行定性诊断,为临床医师的治疗规划提供一张疾病诊疗『先遣图』。正是如此,核医学科医生的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谈起平时的工作,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王晓燕如是说。
心怀一份援疆初心
「作为一名医生,我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坚决服从安排。」当得知医院有参加援疆任务的名额时,王晓燕便义无反顾地报了名。2021 年 3 月,匆匆告别家人的她正式踏上了援疆之路。经过五千多公里的飞行,跨过祖国的山山水水,她跟随广东援疆大部队来到了新疆喀什。从温暖湿润的广东到干旱少雨的边疆,刚到喀什,由于喀什海拔相对较高,紫外线强烈,眼睛时常干涩、流泪且伴随轻度高原反应;白昼时间长,导致睡眠时间短、质量差;蔬菜品种少,饮食不习惯……即便困难重重,她也不曾有半点退缩,努力克服并逐渐适应这些在她看来的「小问题」。
「到哪里都是治病救人,有可能边疆的老百姓更需要她。」虽有万般不舍,但王晓燕的爱人却非常支持她的决定。王晓燕的爱人告诉她,虽然自己的工作也很忙,但你要安心援疆,多为边疆人民做事情,家里有我呢!此话一出,意味着在今后的一年时间内,爱人要承担更多照顾孩子的家庭压力。
科学规划推动科室高质量发展
「核医学科建科之初,人才短缺,到如今发展成为南疆最大的核医学中心,离不开广东援疆先后多位优秀的援疆专家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如何做大做强,将学科建设发展得更好,进一步扩大核医学科的影响力,对我来说是个巨大挑战。」早在出发援疆前,王晓燕就联系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上一任核医学科援疆专家张占文,多次进行深入交流,就我院核医学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还未到喀什的她,就对我院核医学科的情况了然于心。
经过简单休整,王晓燕被院党委正式任命为核医学科主任。为更好接过老朋友的援疆接力棒,初到科室的她便着手开始同核医学科的同事们进行了充分地沟通交流。在充分参考后方先进管理经验后,对核医学科的发展方向、专业特色、存在问题以及重点专科创建等进行布局,并与核医学科梅丽努尔主任一道制定了科室的五年发展规划,绘就了科室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蓝图。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医疗援疆不仅要把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诊治手段带过来,提高这里的医疗诊治水平,还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为打造品牌科室,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医疗队伍。王晓燕积极发挥援疆专家「传帮带」作用,与 2 名本地医生「结对」,并根据每一位徒弟的特点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指导徒弟撰写高水平论文等,充分调动徒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徒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此外,她还以「狠抓核医学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理论以及临床实践」为抓手,通过带教、教学阅片、疑难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科室医生的业务培训。同时,耐心细致地传授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与科室医生分享。在她的指导下,今年核医学科已成功申报科研基金项目 3 项和新技术新项目 2 项,真正通过「传帮带」提升科室的「造血」功能,为医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每逢我们遇到疑难杂症无法解决时,都会邀请师傅来『帮忙』。半年多来,师傅以她开阔的眼界、创新的理念、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专业技术为我们核医学科增加了新的色彩。」徒弟沈荣芳说道。
期间,王晓燕还积极参与大大小小的义诊活动、多学科 MDT 和开展知识讲座等,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宣传核医学 PET/CT 临床应用知识,进一步扩大了科室的影响力。
拨开疾病诊疗中的病灶疑云
今年 7 月,脊柱骨科收治了一位颈部疼痛长达三个月,且伴随右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的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后,脊柱骨科医生发现该患者颈 6 椎体骨质发生明显变化,且肿物已侵入相应节段椎管内,直接压迫到患者脊髓,初步考虑为脊髓肿瘤。「患者情况十分危急,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高位截瘫,需尽快明确诊断,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尽早控制住病情的恶化。」患者到底是什么病?是原发肿瘤,还是转移瘤?该怎么治疗?哪种治疗方案最好?诸多问题困扰着一众接诊医生。
为彻底解开患者治疗中的种种疑问,脊柱骨科第一时间邀请了核医学科、肿瘤内科、影像中心、病理科等科室专家进行 MDT,大家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了热烈的病情讨论,可诊疗意见却始终难以统一。「就临床表现来看,患者的症状并非常见的肿瘤,需要进一步寻找原发灶,评估患者全身肿瘤负荷情况,以便制定精准化治疗方案。」在王晓燕主任的建议下,该患者进行了 PET/CT 全身显像检查。
检查后,王晓燕主任与梅丽努尔主任带领全科医生仔细阅片,从三百多张图片中找寻「目标」。「找到了!虽然患者已出现右侧颈部及上纵隔多个淋巴结转移、颈 6 椎体骨转移和双肺转移,但是患者的甲状腺右叶内的一处不明显块状肿物才是真正的病灶所在,考虑为甲状腺癌,需进一步检查。」随后,在病理科林素暇主任及科室的努力下,患者的病理检查也证实为符合透明细胞型甲状腺状癌。明确诊断后,肿瘤内科为该患者制订了个性化的精准定位放疗方案。三个月后再次随访患者时,患者病情也明显好转,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克然木巴格亚克西!广东医生亚克西!」患者和家属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王晓燕主任虽然是一位女专家,但巾帼不让须眉!她将她的学识与经验不遗余力地教授给了科室医生和规培学生,引导核医学科医生从『幕后』走到『台前』,逐渐在临床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临床医生的『眼睛』和『大脑』,充分发挥了分子影像学在临床精准医学和规范化诊疗中的先行作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救治奇迹。」核医学科梅丽努尔主任感慨道。半年多来,王晓燕接诊了一个又一个的病人,每当听到病人恢复良好的消息,她的脸上便多了几分欣慰。她时常和身边的同事说:「我们核医学科医生,面对每一个病人时就像拿到一份不同的『迷宫图』,而核医学影像就是每次行走在迷宫时的一盏『指南针』,既能解除患者的病痛,又完成了每一次的挑战,其乐无穷。」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