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 26 岁的年轻母亲,因不明原因反复发热到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感染科熊小明主任的检查后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并立即请我院胸心外科主任陈胜家会诊,经陈胜家主任详细的问诊及体格检查后,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患者虽然只有 26 岁,但是早在 10 年前已经因先天性心脏病在外院行室缺修补术及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并且术后必须终身服用抗凝药物维持生命,但患者因婚后想为家里增添子嗣,所以自行停止服用抗凝药物长达 2 年余,于产后 3 月左右突发中风症状,出现右侧肢体偏瘫,并且近日开始反复出现发热症状,血培养呈阳性,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考虑卡瓣可能,所以陈胜家主任、郭颖主治医师、陈恺医生及许明发医生立即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决定与死神赛跑,急诊为患者行二次换瓣手术。
因为患者的中风及反复发热症状均考虑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并且一旦瓣叶被完全卡死的话,患者将没有任何生存的机会,所以术前向患者家属详细说明病情,于 2022 年 8 月 3 号在手术室、麻醉科、体外循环组及彩超室的帮助下,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陈胜家团队为这位年轻的母亲进行了一台风险大死亡率高,且手术操作难度极大的手术。
因为二次心脏手术,所有心脏内部的解剖结构都会有所变化,并且常规开胸都有可能导致心脏破裂出血,所以术中操作难度极高,但是陈胜家主任团队不畏艰难,经历了约 12 个小时的奋斗,最终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手术,术后在 ICU 李峰主任及张焰医生的细心治疗下,患者度过危险期转出重症监护室并顺利出院!
感染性心内膜(infective endocantitis,IE)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过程,包括受损的心瓣膜内膜上可形成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瓣膜内皮损伤处聚集的血小板形成赘生物;菌血症时血液中的细菌黏附于赘生物并在其中繁殖,病原菌与瓣膜基质分子蛋白及血小板相互作用等。
近十多年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增加,人工心瓣膜置换术、植入器械术以及各种血管内检查操作的增加,IE 呈显著增长趋势。静脉用药等又导致右心 IE 患病率增加。IE 患病率我国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各国资料存在差异,欧洲为每年 3/10 万~10/10 万,随年龄升高,70~80 岁老年人为每年 14.5/10 万,男女之比 ≥ 2∶1,主要病因由以年轻人风湿性瓣膜病转为多种原因,最常见细菌类型由链球菌转变为葡萄球菌。美国则以葡萄球菌感染增长率最高。我国从病例报告来看,链球菌和葡糖球菌感染居最前列]。本病死亡率高、预后差。IE 的手术病死率在 5%~15%[1,44],国内报道为 4.1%。抗生素治疗 1 周以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院内病死率为 15%,再发感染的发生率为 12%,术后瓣膜功能障碍发生率为 7%。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在院领导及陈胜家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团结一心,科内良性竞争,不断提高各项医疗技术,更好地为解决九江及周边地区的各类胸心外科复杂的医疗问题而努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