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2-05
原创

总是睡不好?快来试试这个神奇的「睡眠监测」!

睡眠作为生命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压力增加,焦虑、失眠、打鼾以及睡眠幻觉等问题困扰着很多人。

广西江滨医院临床心理科(睡眠医学中心)提醒:出现睡眠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睡眠监测」,找到睡眠疾病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缓解其带来的困扰。

那么,睡眠监测应该如何做?哪些症状需要做睡眠监测?监测前又需注意什么呢?我们为您一一解惑。

01 什么是睡眠监测?

目前睡眠监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睡眠监测室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另一类为居家便携式睡眠监测。

多导睡眠监测:是当今睡眠医学临床和科研的一项重要技术,被称为诊断睡眠障碍疾病的「金标准」,它可采集睡眠时的脑电、心电、肌电、眼电、胸腹运动、鼾声、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肢体运动、体位等生理信号以及音视频数据。

便携睡眠监测:使用方便,该设备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监测。睡眠技师连接好导线后,患者可将设备带回家或病房进行监测。

02 如何做睡眠监测?

睡觉前,睡眠技师需要将电极片及电极导联线用胶布黏贴到身体指定部位,采集睡眠相关的生理信号。这个过程属于无创操作,对患者影响较小。

总是睡不好?快来试试这个神奇的「睡眠监测」!

多导睡眠监测安排在睡眠监测室监测,早上醒来后睡眠技师去除导线后即可回家。

便携睡眠监测则先由睡眠技师安装好设备导联,之后患者可以带回家,第二天将设备送还。

睡眠技师通过判读分析采集到信号,最后出具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的监测报告。

03 哪些症状需要做睡眠监测

失眠:

多导睡眠监测是客观科学记录和分析睡眠的技术,可以监测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及时间、睡眠时相、各期睡眠比例、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等,用于诊断失眠类型(入睡困难型、维持困难型、早醒型、混合型与主观性/客观性失眠等)。

睡眠呼吸障碍:

包括阻塞性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鼾症等。临床上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为多见,常见症状为夜间打鼾、频繁觉醒、呼吸暂停、夜尿增多,白天表现为嗜睡、晨起头痛、口干、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引起诸多心脑血管疾病,而多导睡眠监测是国际公认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金标准。

发作性睡病:

主要表现为难以控制的思睡、发作性猝倒(可不伴猝倒)、睡瘫(俗称鬼压床)、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该疾病的诊断除病史外,还需要做多次睡眠潜伏时间实验(又称小睡实验,在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的基础上,次日进行 5 次小睡)。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及异态睡眠:

是指在入睡、睡眠期间或从睡眠中觉醒时发生的非自主性躯体行为。比如睡眠相关性磨牙、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夜游、夜惊、伴随梦境的粗暴动作等。

04 睡眠监测应注意什么?

检查日按日常作息时间休息,尽量避免午睡。

检查前三天请勿饮酒或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勿使用影响睡眠的药物(小睡实验前需遵医嘱暂停影响睡眠的药物 2 周)。

检查当天洗头后,不要使用护发及定型产品。男性患者请在检查前剃须,女性患者不要化妆及美甲,不要带耳环、耳钉。

请自备宽松衣物、洗漱用品等。便携式监测安装完毕即可回家休息,次日再将仪器送回。

为避免信号干扰影响检查结果,检查期间请尽量关闭手机。如有特殊情況需保持手机开机,请提前说明。

检查过程中需要使用酒精、胶布、电极膏及金属电极。有过敏史的患者请告知睡眠技师。

儿童及老人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时,夜间可以留一位陪人。

监测前避免剧烈运动,并保持精神情绪稳定,以免影响睡眠。 

监测前避免鼻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疫情防控期间,监测者(包括陪护人员)需提供最近活动轨迹及 48 小时内核酸检查阴性结果,且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