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约 457 万例,其中家族遗传性肿瘤约 5%~10%[1]。
如果家族中有 1 个人患癌,家中的直系亲属中也出现 2-3 人患同一种癌症,大家就会高度警觉是否自己会家族性患癌。
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临床一线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主要涵盖 7 项家族遗传性肿瘤介绍,今天就来为大家摘要解析。
与其谈癌色变,不如正确面对。
乳腺癌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 1 位,据最新的研究报道,中国乳腺癌年发病人数为 42 万例 [2], 其中约 10% 的乳腺癌患者由已知的乳腺癌易感基因致病性胚系突变所致,称为遗传性乳腺癌。
结合国外研究及中国的人群数据,目前认为 BRCA1、BRCA2、TP53 和 PALB2 是高度外显率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携带上述基因的突变,增加至少 5 倍以上的乳腺癌风险。尤其是高突变频率的 BRCA1 和 BRCA2 基因,平均发病年龄较散发性乳腺癌患者早 5~8 年(≤ 40 岁)。
建议携带 BRCA1/2 突变的健康女性:
从 25 岁开始每年 1 次乳腺 MRI 检查联合每半年 1 次乳腺超声检查;
从 30 岁开始在此基础上增加每年 1 次乳腺 X 线摄影的检查;
若不具备 MRI 条件,建议从 25 岁开始每年 1 次乳腺 X 线摄影联合每半年 1 次乳腺超声检查。
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 [3],10%~15% 的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和腹膜癌)与遗传因素有关。
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主要是由 BRCA1 或 BRCA2 突变引起 [4]。其中 BRCA1 突变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49.7 岁,BRCA2 突变者平均发病年龄为 52.4 岁 [5]。
高危人群可考虑从 30~35 岁开始,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监测血清 CA125 和阴道超声。
大多数胃癌为散发,其中 5%~10% 的胃癌患者有家族聚集现象,1%~3% 的患者存在遗传倾向 [6]。
对于来自高危家系但未携带致病突变的个体,早期证据支持一级亲属接受内镜筛查 [7-8]。内镜监测一般由有丰富经验的医学中心进行,监测最佳频率尚未统一,推荐 1 年 1 次 [9]。
在所有肠癌患者中,约 25% 的患者有相应家族史,约 10% 的患者明确与遗传因素相关 [10]。
建议比家族中已确诊的最年轻患者早 2~5 年开始结肠镜检查,每 1~2 年检查 1 次。
中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 4 位 [11]。
家族遗传性甲状腺癌包括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 (hereditary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HMTC)和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familial non-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FNMTC)。
HMTC 与 RET 基因变异存在明显相关性,推荐 HMTC 患者及其家属尽早进行 RET 基因检测,有助于评估甲状腺癌遗传风险。
FNMTC 家系还存在发现其症状一代比一代严重,而发病时间一代早于一代的现象。
因此,推荐对无症状或无可触及结节的 FNMTC 家族成员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检测及颈部超声筛查,特别对于发现家族成员中有 2 例或 2 例以上甲状腺非髓样癌患者,应对其所有 20 岁以上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尤其是女性,进行 1 次/年的甲状腺 B 超扫描筛查。
肾癌发病率居中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第 3 位 [12]。
2%~4% 的肾癌患者由易感基因胚系突变导致,表现为发病年龄早(≤ 46 岁)、双侧、多灶性肾癌比例高、肾癌家族史阳性,被称为家族遗传性肾癌综合征。
推荐进行易感基因胚系突变检测,同时以临床表现、年龄和病理类型为指导,选择检测何种基因。
前列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遗传性的癌症,据估计约 40%~50% 的前列腺癌与遗传因素相关 [13]。
推荐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前列腺癌遗传高危人群考虑 DNA 损伤修复基因胚系突变检测,包括 BRCA2、BRCA1、ATM、PALB2、CHEK2、MLH1、MSH2、MSH6、PMS2 等基因:
1)已知家族成员携带上述基因致病突变。
2)有明确肿瘤家族史,同系家属中具有多例包括胆管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肾癌、黑色素瘤、小肠癌及尿路上皮癌的患者,特别是其确诊年龄 ≤ 50 岁;以及有兄弟、父亲或其他家族成员在 60 岁前诊断为前列腺癌或因前列腺癌死亡。
3)有可疑或不详家属史,经充分遗传咨询评估后推荐。
4)肿瘤组织检测发现上述基因致病突变未进行胚系验证。
5)导管内癌及导管腺癌。
6)高风险及以上、局部进展及转移性前列腺癌。
此外,推荐有明确肿瘤家族史的前列腺癌患者考虑 HOXB13 基因胚系突变检测。
家族遗传性肿瘤具有发病早、多原发病灶、家族聚集等特点。但是癌症的遗传存在不确定性,家族成员并不是百分百都会患癌。
许多癌症,如果能尽早发现并及时治疗,治愈率可达 90% 以上 [14]。
提高防癌筛查意识非常必要!
很多肿瘤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易被忽视,往往拖到身体不适才就医为时已晚。除了上述家族遗传癌症的筛查方法,定期深度检查,也是防治癌症的关键。
PET/MR 具有同机多参数,多功能成像等特点,同步扫描,同时获取全身 MR 和 PET 数据,将功能信息、解剖信息及分子信息进行同机融合,定位准确,且对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对肾脏肿瘤良恶性诊断、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PET/MR 是深度体检和诊断的新型多模态影像设备,在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PET/MR 具有无 X 线辐射、扫描速度快、深度等特点,可放心用于健康人群深度筛查,能够早期发现一些无症状疾病。
参考文献
[1] 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 年版)(1)—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J]. 中国肿瘤临床 2021 年第 48 卷第 23 期 Chin J Clin Oncol 2021. Vol. 48. No. 23,doi: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1553
[2]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Cancer J Clin, 2021, 71(3):209-249.
[3] Siegel RL, Miller KD, Fuchs HE,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21[J]. CA Cancer J Clin, 2021, 71(1):7-33.
[4] Santana Dos Santos E, Lallemand F, Petitalot A, et al. HRness in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s[J]. Int J Mol Sci, 2020, 21(11):3850.
[5] Kuchenbaecker KB, Hopper JL, Barnes DR, et al. Risks of breast, ovarian, and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for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J]. JAMA, 2017, 317(23):2402-2416.
[6] Carneiro F, Oliveira C, Seruca R.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familial gastric cancer[J]. Int J Surg Pathol, 2010, 18(3 Suppl):33S-36S.
[7] van der Post RS, van Dieren J, Grelack A, et al. Outcomes of screening gastroscopy in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patients fulfilling 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 criteria[J]. Gastrointest Endosc, 2018, 87(2):397-404.
[8] Mi EZ, Mi EZ, di Pietro M,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endoscopic surveillance in 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 according to CDH1 mutation status[J]. Gastrointest Endosc, 2018,87(2):408-418.
[9] Blair VR, McLeod M, Carneiro F, et al. 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 updat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 Lancet Oncol, 2020, 21(8):e386-e397.
[10] Mucci LA, Hjelmborg JB, Harris JR, et al. Familial risk and heritability of cancer among twins in Nordic countries[J]. JAMA, 2016, 315(1):68-76.
[11] 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 年版)(5)—家族遗传性甲状腺癌 [J]. 中国肿瘤临床 2022 年第 49 卷第 1 期 Chin J Clin Oncol 2022. Vol. 49. No.1,doi: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803
[12] 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 年版)(6)—家族遗传性肾癌 [J]. 中国肿瘤临床 2022 年第 49 卷第 2 期 Chin J Clin Oncol 2022. Vol. 49. No.2,doi: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805
[13] Mucci LA, Hjelmborg JB, Harris JR, et al. Familial risk and heritability of cancer among twins in Nordic countries[J]. JAMA, 2016,315(1):68.
[14] 宋张俊,关于肿瘤早筛纳入医保的建议 [J] 健康中国观察.2020(12):38-39.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