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这个与人类文明史相伴数千年的「白色瘟疫」,曾在 19 世纪以年死亡数千万人的恐怖态势席卷全球。尽管现代医学已显著降低其致死率(2023 年全球死亡率降至 1.16%),但它仍是全球单一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2023 年致死 125 万人,远超疟疾、艾滋病等。我国作为全球 30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22 年新发病例 74.1 万例(全球第 3 高负担国家),死亡 2.5 万例,耐药结核治疗覆盖率仅 44%,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每年的 3 月 24 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对全人类健康责任的庄严承诺。
1. 呼吸道:病菌的 「高速传播通道」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就如同病菌的 「播种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像 「子弹」 一样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一旦吸入,就可能「中招」。想象一下,在密闭空间里,患者未戴口罩咳嗽,周围近距离的人就像站在「感染靶场」,吸入这些带菌飞沫,感染风险直线飙升!
2. 罕见途径:这些情况也得防
饮用带菌牛奶经消化道感染、患病孕妇经胎盘引起母婴间传播、经皮肤伤口感染和上呼吸道直接接种,这些途径虽说罕见,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比如,不小心食用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品,就可能给病菌打开入侵消化道的 「小门」,不过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发生概率较低。
1. 全身症状:身体亮起的「警示灯」
发热是最常见的全身性症状,多数起病缓慢,长期午后低热。同时,还伴有疲倦、盗汗、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全身衰竭。部分患者甚至还会有多关节肿痛、四肢结节性红斑及环形红斑等结核性风湿病表现。
2.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的「异常信号」
咳嗽、咳痰、咯血和胸痛等是呼吸系统常见症状。咳嗽一般比较 「低调」,可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一旦有空洞形成,痰量就会增多,继发细菌感染时呈脓性。约 1/3 - 1/2 的肺结核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相应胸壁就像被「针扎」,随呼吸和咳嗽刺痛加重。若合并支气管结核,还会出现刺激性咳嗽。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常有发热、胸痛、咳嗽等症状,大量积液者会呼吸困难。
3. 其他系统表现:身体各部位的「求救信号」
除毛发、指甲、牙齿外,全身各脏器均会受到结核菌侵犯。淋巴结结核常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可能出现坏死液化、破溃、瘘管形成;结核性心包炎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界扩大、颈静脉怒张;结核性脑膜炎多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结核性腹膜炎常有腹腔积液或腹膜粘连,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腹壁揉面感;肠结核以回盲部多见,表现为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腹部肿块;肾、输尿管及膀胱结核有膀胱刺激征、血尿及脓尿;肝、脾结核表现为发热、消瘦、贫血、肝脾大。
易感人群:这些人更要小心
人群普遍像「易感体质」,但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矽肺、恶性肿瘤、艾滋病等)、免疫抑制状态患者以及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的人群,更容易被结核菌「盯上」。
拿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不佳,身体免疫力就像被「削弱的士兵」,结核菌便有了可乘之机,比正常人更容易感染。
1. 病原体检查:涂片检查简单快速,但阳性率低,连续检查 ≥ 3 次可提高检出率;培养法堪称诊断「金标准」,灵敏度高,但需要 2-8 周;药物敏感性试验为耐药病例诊断等提供依据,帮助医生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特异性核酸检测则是通过测结核杆菌 DNA,像给病菌做「基因检测」,如 Xpert MTB/RIF 4-6 小时出结果,耐药诊断效率提升 5 倍。
2. 免疫学检测:结核菌素试验,在前臂皮内注射 PPD 0.1 ml,72 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硬结直径。直径 5 - 9 mm 为弱阳性,10 - 19 mm 为阳性反应提示结核杆菌感染,成人强阳性(硬结节直径 ≥ 20 mm 或<20 mm 但有水疱或坏死)提示活动性结核病可能;血清学诊断如结核感染特异性 T 淋巴细胞检测,具备灵敏、特异、快速的优点,但操作复杂,需特殊仪器设备,试剂费用较贵。
3. 影像学检查:肺部的「透视眼」
胸部 CT 等检查可帮助发现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等,可发现早期粟粒影、空洞等特征性病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1.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治疗的「主力军」
这是杀灭结核杆菌、治愈结核病的根本措施。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 、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它们如同协同作战的「特种兵」,合力对抗结核菌。耐药患者一定要专科诊治,使用二线药物(如贝达喹啉)。用药应严格遵守「十字方针」:
早期:确诊后 2 周内启动治疗,巨噬细胞活性高,药物渗透性强 。
规律:每日定时服药,血药浓度稳定可降低耐药风险。
全程:敏感结核需 6 个月,耐药结核需更长时间,擅自停药复发率>50%。
联合:多种药物协同杀菌,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HRZE 方案)。
适量: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如成人利福平标准剂量为 10 mg/kg/日 。
2. 对症治疗:缓解症状的「小帮手」
针对患者出现的发热、咳嗽、咯血等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如使用退烧药、止咳药、止血药等 ,帮助患者缓解不适,就像给身体的「战场」做「善后工作」。
3. 手术治疗:特殊情况的「秘密武器」
少数情况下,如肺结核空洞经内科治疗无效、结核性脓胸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就像在「常规战斗」无效时,出动的「重型武器」。
1. 控制传染源:斩断病菌的 「源头」
及时发现并治疗结核病患者,尤其是传染性患者,就像掐断病菌的「供应线」,减少结核菌的传播。
2. 切断传播途径:堵住病菌的「入侵通道」
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让病菌「无处藏身」;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患者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不面对他人;患者传染期内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去时佩戴口罩 ,这些措施如同给病菌设置重重 「关卡」。
3. 保护易感人群:给身体穿上「防护服」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用于预防重症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和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对于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可根据情况进行预防性服药或免疫治疗 ,就像给身体穿上「防护服」,增强抵抗力。
结核病可防可控可治,2025 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指南。从佩戴口罩到规范治疗,从社区筛查到新药研发,每个人都是防线。让我们提高对结核的认知,做好防控工作,共同终结结核,守护健康呼吸!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