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8-21
原创

全省唯一!西安交大一附院王茂德入选首届「全国医务名匠」

收录于专题: 2024中国医师节

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发布 20 名首届「全国医务名匠」选树宣传名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王茂德光荣上榜。

全省唯一!西安交大一附院王茂德入选首届「全国医务名匠」

王茂德,男,1964 年 2 月生。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政协常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专家组神经外科组成员。曾先后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和常务副院长。长期在一线从事临床医疗与医疗基础研究工作,专业基础理论深厚,医疗技术水平高超,临床研究医工结合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转化及新技术应用业绩明显,在行业技术进步、高端人才培养、高等级科研成果培育和创建国际一流医院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

立足岗位,勇于担当,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引领力。

他以高度的政治觉悟、优秀的道德品质、严谨的职业操守和卓越的工匠精神率先垂范,先后获评「陕西省医德标兵」、「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等称号,在引领科室建设、推动学科融合发展中,不断发挥榜样力量。

1. 构建全面高效的科室质量管理体系:他通过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坚持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在他的带领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年门诊量达 2 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超过 5000 人次、年手术 3200 余例,成为西北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之一,并以极高的医疗服务质量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为医院在「医院管理年」、「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全国优质医院评选」等重要工作中贡献了力量。

2. 提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建设水平和专业声誉:他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包括引进 128 导视频脑电图开展癫痫外科治疗、术中电生理监测系统避免损伤神经功能区、Leksell 脑立体定向系统及手术、机器人开展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治疗、数字化神经内窥镜系统开展内镜神经外科技术等,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 创建多学科合作西北帕金森病关爱中心,开展互联网会诊服务:2011 年,他联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心理科、康复科、影像科、骨科及术后程控,提出帕金森病全新(关爱+治疗+管理)治疗模式,成立了西北帕金森病关爱中心,为帕金森病等功能性脑疾病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的全程医疗帮助。中心成立十余年来,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已经帮助上千名患者重新获得新生,其多学科诊疗模式、全程管理,保障患者在不同阶段都能得到最佳的治疗。多年来不断优化诊疗模式、手术及程控的个体化、规范化,在神经调控医学领域迅速发展,目前该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症状改善率达 99.2%,成为帕金森病、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2015 年 9 月因此作为国内唯一代表受邀参加了印度亚太地区功能神经外科大会,是推动全球神经外科学发展的积极分子之一。

2012 年在西北地区率先成立胶质瘤实验室,和美国 Ohio State University 肿瘤中心、美国 MD Anderson 肿瘤中心及美国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综合肿瘤中心等世界知名实验室合作,在胶质瘤干细胞、胶质瘤放疗抵抗性、胶质瘤表观遗传学及新型靶向药物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5 年,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包括在线会诊、诊后随访在线复诊、患者管理等在内的自助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地域限制,使全国各地的帕金森病患者能在家中享受到专业的医疗咨询和术后指引,大大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的同时,帮助医患双方更有效地跟踪病情变化,确保治疗的持续优化。

2018 年,主导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垂体瘤多学科研究与诊疗中心,建立多学科参与的垂体瘤标准化诊疗平台,为垂体瘤患者提供一站式、规范化和个体化的诊疗服务,在西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学习提升中锻造实践力。

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增强专业水平,多项案例因其创新性或显著疗效广受医学界关注。

1. 全球首例新材料 3D 打印颅骨修复手术:通过软件进行 CT 图像的三维重建,并对颅骨缺损区模型进行分离、精修、试模打印等操作,定制化 PEEK 植入物修补链接牢固,完美贴合原颅骨缺损区域,在防止脑脊液渗漏、保护脑组织的同时,满足了患者的生理美观要求。

2. 帮助「扭转」女孩 DBS 术后生育:患者是原发性扭转痉挛(一种肌张力障碍类神经疾病,由于脑部神经传导递质缺失造成病人运动神经障碍、身体痉挛),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为其进行治疗和调试康复,成功控制了病情,还使其成为国内 DBS 术后自然受孕并顺利生产的第一人。

3. 全省首例机器人辅助 DBS 手术:针对 72 岁男性帕金森患者双侧肢体僵直且肌张力较高的症状,使用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靶点精准定位,改进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方法,提高了手术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免除了患者带头架手术的痛苦。

4. 受邀在陕西广播电视台《健康好生活》、《百姓健康》中分享垂体瘤的规范化治疗及帕金森病的特殊案例和治疗措施的科普宣教,帮助广大观众在早期识别和干预方面提供指导。

此外,他在曾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现任陕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会长等职期间,3 次承办全国神经外科学术研讨会,积极参与业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 5 项和国内神经外科年会 25 次、世界神经外科年会 4 次、欧洲神经外科年会 3 次,其中大会发言 15 余次、主持 10 余次。努力推动神经外科治疗技术和治疗理念在国内省内的发展,提高神经外科的服务能力。

3

纳故吐新,锐意进取,在实践探索中打造创新力。

他在脑胶质瘤、颅脑外伤、颅骨修补及功能神经外科领域的多学科、交叉课题研究方面有力推动创新发展,成绩斐然。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 1 项、十二五支撑子课题 1 项及省自然科学基金 2 项。课题研究内容与神经肿瘤相关,均已结题,并分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 1 项,研究成果已推广到全国多家医院。对脑胶质瘤的浸润机制研究,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提出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增强了治疗效果,延长了五年生存率。另外也从影像学多模态检查分析预测肿瘤性质、质地、血管分布情况,以及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应用,对深部脑肿瘤的切除治疗技术得到了明显提升,减少了神经功能的损伤,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 已结题的陕西省「13115」课题 1 项、省科委攻关课题 1 项及在研的海军后勤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研究了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和 3D 打印 PEEK 颅骨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在海战中颅骨损伤的替代应用,这些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实用专利 1 项及发明专利 1 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并荣登 CCTV10《走近科学》材料新说栏目。

3. 发表高质量 SCI 论文 99 篇,其中发表 IF>5 分文章 20 篇,IF>10 分 4 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 162 篇。其中,研究论著「Targeting NEK2 attenuates glioblastoma growth and radioresistance by destabilizing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EZH2」在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杂志(JCI,IF = 12.574)上发表,研究首次阐明了 NEK2 参与的 EZH2 翻译后调控机制是 GBM 复发和放疗耐受的关键环节。

4. 主编《神经外科手册》《神经外科手术实例与临床思维》2 部、参编《神经外科手册》、《现代颅脑损伤学》及《神经外科临床病例剖析》等 5 部专著。担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及《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编委等职,参与颅脑外伤、垂体瘤、胶质瘤等 10 余种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及创伤外科分会临床诊疗共识和指南的制定。

4

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在砥砺前行中夯实攻关力。

他努力在攻克神经外科领域的治疗「大装备」和「卡脖子」技术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1. 作为主持人之一获得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 项,该项目和大医集团共同研发实时 CT 影像监测下的多源旋转伽玛刀大型治疗装备,研发成功后,将实现脑肿瘤患者无框架定位影像实时监测,自动调强伽马射线照射治疗,使定位更加精准、照射规划更加科学、治疗效果显著增强、缩短了治疗时间。该大型装备将超越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2. 海军后勤部重点研发计划 1 项,带领团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及生理学院,申请并成功获批「开放性颅脑海战伤的修补材料研究」的基础应用项目,成为第一批参与军队后勤开放科研项目的地方高校单位。该项目重点针对未来海战中开放性颅脑损伤快速现场医疗急救需求,建立贴近实战环境的动物开放性颅脑海战伤模型,开发基于 3D 打印的 PEEK 颅骨植入物和可降解仿生脑膜补片的个性化、低成本、高效率现场制造技术与装备,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产品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以此提高战伤救治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5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在学科发展中赓续传承力。

作为一名教师,他在西安交通大学从教多年,一直担任着本科生、专硕、八年制、留学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在讲授知识时,始终贯穿医学人文知识,让学生懂得医学是关爱之道;1997 年任硕士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70 余名;2005 年任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生 50 余名。以专业基础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为我国神经外科领域输送了大量人才。在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期间,参与全国神经外科培训基地的建立及神经外科医师培养计划的制定。通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国际领先的教学理念,提升医师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此举有效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我国神经外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6

坚定信念,贡献智慧,在参政议政中发挥协同力。

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行政协职责。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能够妥善处理好本职工作和履行代表职责的关系,按时出席政协会议,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先后参加省政协第十三届第一次会议,十三届常委会第一、二、三、四次常委会,省政协医卫体委对口协商工作座谈会等。会议期间认真听取各项工作报告,踊跃发言,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医卫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西安交通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九三学社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社主委,他除了认真做好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按照民主党派相关要求,积极参加各项调研、扶贫、义诊活动,积极履职尽责,主动建言献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主动接受媒体采访宣传健康理念,努力为解决老百姓的健康问题作贡献。特别是针对新冠疫情防控提出的《尽快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体制建设》建言,已在中央统战部网站刊登。先后荣获社中央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社省委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