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3-11
原创

未来三年将是中国医院两极分水岭   

来源:中国生命关怀协会

近期,福建、江西、河北、重庆等地多家医疗机构的停诊关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热议。3 月 11 日,由北京中欧国际医院管理技术研究院主办的 2025 年度医院精益化运营管理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来自北京、河北、辽宁、江西、陕西、福建、上海、广东、湖南、重庆、台湾等十五个省市的六百多名院长、管理者与学者专家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认为未来三年将是中国医院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呼吁各地医疗机构要迅速摒弃重规模圈地、重数据增长的扩张式思维,抓住三年的改革窗口期,主动拥抱医改新政策,加强医院精益化管理,降低运营风险,实现多方共赢。

未来三年将是中国医院两极分水岭   

第三届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庭芳教授指出:未来三年是中国医院发展的分水岭。当下部分医疗机构陷入运营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管理者依然固守着以规模效应带动运营效益的增量扩张思维,超前式、粗放式管理使医院逐步陷入质量失控和财务失能的困境。他提出,医院管理者既要有创建「国家一流医院、世界一流医院」的战略雄心,更要有将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安全发展核心要素的管理自觉,以耐力和自信,以科研创新为动力,脚踏实地的抓内涵建设,逐步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未来三年将是中国医院两极分水岭   

北京中欧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袁彦龙梳理了十年来的国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运营数据,他提醒各地医院管理者:优胜劣汰属于医疗行业竞争的新常态,无论是公立还是非公立医疗机构,都已进入马太效应新局面。医院需要增强战略决策和精益运营能力,以绩效变革为激励导向,以成本管理为抓手,着力实现医院运营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深度融合,才能保持医院的平稳姿态。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春玉认为:运营管理的目标不是惩罚,管理者要发挥考核指标的驱动激励作用,通过考核指标来检视自身的短板,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才能赢得支持和信任。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主任于启林在交流中提出:医疗机构陷入发展窘境的主要原因是学科带头人能力不够、专科特色不明显、医疗质量管理不强。他建议,医院管理者要分层次建设重点学科,从建立科学的人才评鉴标准破局,强化管理者的责任担当。

面对行业发展新局面,与会的众多一线医院管理者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其中,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袁向东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他建议:医院管理者要以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为方向进行内部机制流程改革,加强与医保机构的沟通协作,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参与,才能提升新政策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河南省肿瘤医院总会计师韩斌斌以河南省肿瘤医院为例,介绍了医院加强运营管理的经验,建议各地医院要树立全员财务思维,在 DRG 和 DIP 成本管控体系的基础上,想方设法调动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效益的全面提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物价办主任于勇分享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智慧医院建设的经验和成效,建议医院要抓住当前开展智慧医院建设的机遇期,利用先进的技术赋能「以病人的中心」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解决百姓就医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绕点、盲点,提升医院的口碑。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医院人文建设专委会秘书长、著名医院人文管理学者李庆通过对国内外医院管理的维度剖析,建议医院管理者正视品牌的生命成长周期,以提升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体验值为核心,从服务可及力、体验可感力、人文渗透力、团队凝聚力、品牌增值力五个方面降低品牌耗散度,培育看得见、摸得着、查得到的竞争优势,变「对抗赛」为「龙舟赛」,让医护人员和就医群众都能感受到精益化管理带来的切实益处,医院才能保持正向发展。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