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厦眼科医院集团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光。
对于这句铭言,有人说它总括了医学之功,说明了医学做过什么,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也有人说,它告诉人们,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
安徽理工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李波院长从医 20 余年,仁心仁术为光明,精益求精做低调好医生。 每个人的眼病都不同,医生要做的就是要打破各种拘泥,为病人治好病。
李波院长已从事眼科临床工作 20 余年,是安徽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委员,淮南眼科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曾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修,参编《病理性近视眼底改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眼视光基础》,任副主编,发表多篇眼科论文。临床经验丰富,主攻准分子激光近视、眼底、眼表、白内障及青光眼手术。
说起为什么当初选择医生职业,李波院长说,医者父母心。从事这个行业源于对医生职业的热爱,他感觉穿上白大褂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虽然工作中付出比想象中更多更辛苦,但这个职业所能获得的成绩感却是其他行业感受不到的,用自己的知识、能力、辛苦让患者重拾健康,重见光明,虽然忙累却很幸福。
在医院、同事间,李波始终把病人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服务于病友作为第一要旨。谦逊和蔼,爱岗敬业,医德高尚是他留给同事和病人最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一位行政部同事在宣传栏更新海报,李波院长路过,看到她踩着凳子不稳的样子,二话不说的帮助同事更新了宣传栏。他对同事全心全意,既注重提高他们的水平,更关心他们的成长。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谁有学术方面的问题找到他,他都会热情地解答。他总是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还有很多人被眼病所困扰,等待着医生的救治。
他记忆中有一个患者印象最为深刻。十年前的一天,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女患者跟随丈夫来到医院。经检查,她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李院长发现她因从小双目失明导致心理抑郁而造成了沟通功能有障碍。在与其丈夫的沟通中得知,该女子是四川人,辗转来到淮南,和丈夫育有两子,平日里也很少说话。
李院长告诉他,先天性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但因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视力恢复程度还是要看个人,愿意尽力一试。手术在紧张的状态下完成了,第二天李波院长查房,打开她手术的这只眼的纱布,问她能不能看到,女患者没有说话,点了点头然后止不住的哭起来,她终于恢复了光明!!下班前李波院长来到病房,路过洗手台看到她在不停地洗手,洗了有十几分钟那么久,上前问道,你洗手怎么洗这么久?她的回答出乎意料,她说只用过水,却从未见过水的样子,没有颜色,真的很神奇。
另一只眼也做了手术,双眼视力都达到了 0.5。视力恢复了,女患者的沟通能力也逐渐恢复。一个月后女患者来到医院握着李院长的手激动地说,您是我在这个世界看到的第一个人!我看到了丈夫和孩子的模样,看到了花朵的颜色,看到了 20 多年来都没有见过的一切!
后来,她和丈夫承包了葡萄园,种起了葡萄。十几年过去了,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李院长所在的科室总是会收到女患者和丈夫亲自送来的几大箱葡萄。
他的母亲——90 岁的吴奶奶十年前视力开始逐渐下降,来院被确诊为双眼老年性白内障。10 月和 11 月在院完成了两只眼睛的白内障手术,术后恢复情况很好。是医护人员让她重见了光明,提高了她的老年生活质量。她委托儿子给李院长及全体医护人员送锦旗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作为安徽理工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屈光学科的带头人,李波院长也用实际行动打破质疑告诉大家,医生不仅会做近视手术,医生也会为自己的子女做近视手术!
李波院长的女儿小文 5 年前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而后又被保研到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前,她对李院长说,想要摘掉眼镜。李院长在给女儿眼睛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后,选择了全激光手术方式。
「我在眼科医院工作 20 多年,对近视手术非常了解,女儿的这个心愿,我能帮她实现。」手术第 5 天,到院取出绷带镜,术后一周到院复查,小文的双眼视力就恢复到了 1.5。
李波院长说,近视手术现在已相对成熟,每天在临床看到和接触到这么多患者,有的是考公务员,有的是征兵入伍,但是由于角膜厚度或者眼底等问题不符合近视手术条件,因而与梦想失之交臂,为他们觉得可惜。所以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有条件摘镜的这些近视患者,让更多的人安全摘镜。
教书育人 言传身教
除了担任安徽理工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院长的职位外,李波院长还担任医学院校的讲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李波院长对下级医生及各级各类学生能够言传身教,从不保守,使他们茁壮成长。
在李波院长的眼里,每个人的眼睛都是不同,而眼睛的疾病更是因人而异,医生要做的就是要打破各种拘泥,为病人治好病,做到这些,医生多了解病人的需求,多思考就能办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