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0-19
原创

打造高水平学术平台,推动胸部肿瘤事业向纵深发展,推进胸部肿瘤规范化诊疗,聚焦多学科合作「量体裁衣」

来源:丁香园

2021 年 10 月 7~9 日,第十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在杭州隆重开幕。西子论坛历经十年,逐渐成长为胸外科的品牌学术盛会,会议承办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学科建设和临床专业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打造高水平学术平台,推动胸部肿瘤事业向纵深发展,推进胸部肿瘤规范化诊疗,聚焦多学科合作「量体裁衣」

本届论坛丁香园受邀参会,会议期间,与大会执行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胡坚教授就大会亮点、胸部肿瘤的主要进展及年轻胸外科医生的成长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多学科与国际化两翼齐飞

从一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开始,西子论坛发展至今已有 11 年的历程。在论坛起步之初,打造一个专注于胸部肿瘤的多学科和国际化的高水平学术平台是胡教授心中的夙愿。在被问及本届论坛有哪些亮点时,多学科与国际化也是他多次强调的两个关键词。

肺癌是胸部肿瘤的代表,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此次论坛的议题全面覆盖了肺癌的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

胡教授介绍说,目前,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已成为发展趋势。近年来肺癌的外科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放疗等均取得显著进步,但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疗效,亟需联合和应用多学科治疗方法来提高疗效、降低医疗支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为此,本届论坛就外科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加速康复等多学科治疗方法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在会前会阶段,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上海肺科医院、瑞金医院、华西医院的专家团队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手术演示,全面展示了我国胸外科的手术水平;在论坛进行期间,国内外多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分享了肺癌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相关热点。

西子论坛的国际分论坛汇聚精彩成果,备受关注。胡教授告诉丁香园,来自美国胸外科协会(AATS)和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ESTS)的 10 位会员应邀在分论坛上作专题讲座,土耳其马尔马拉大学胸外科主任、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现任秘书长 Hasan Batirel 教授,美国纽约斯隆凯特灵癌症中心胸外科主任、AATS 核心成员 David Jones 教授等世界知名胸外科专家分享了肺癌相关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进展。

个体化与规范化相辅相成

近一二十年来,肿瘤诊疗的发展日新月异,微创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新疗法逐步应用于临床,精准医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临床实践中,如何选择优势人群、确定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处理不良反应、考量药物使用禁忌证及评估复发风险等,是每位医生都需面对的日常功课,鉴于此,论坛划出了相当多的「篇幅」用于讨论如何做好胸部肿瘤诊疗的规范化与个体化。

胡教授认为,任何疾病的诊疗都应规范先行,脱离了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毋庸置疑的。

针对这一点,本届论坛设置了肺癌多学科诊疗(MDT)专题会,重点讨论了肺癌 MDT 的质量控制以及如何更好利用 MDT 开展肺癌规范化诊疗,相关的专家共识预计将在不久后推出。

胡教授强调,制定专家共识的重要目的是为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 在开展肺癌 MDT 时提供参考,实现均质化和规范化,更好服务于患者。

打造高水平学术平台,推动胸部肿瘤事业向纵深发展,推进胸部肿瘤规范化诊疗,聚焦多学科合作「量体裁衣」

他同时指出,医学是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学科,在指南规范的基础上,为了追求更加卓越的疗效,使患者更多获益,开展个体化探索是应有之义。

以靶向治疗为例,在相关药物诞生之初,人们并不会特意检测靶点,但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只有携带相关靶点的患者,才能更好地受益于靶向治疗。因此,目前开展这类治疗之前,进行靶点检测已经成为规范的一部分。

免疫治疗同样是如此,之前为了避免肿瘤复发后无药可用,免疫药物往往放在后线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患者免疫功能尚未失调之前就进行免疫治疗,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疗效,而今免疫治疗在一线发挥作用已经屡见不鲜。这些例子都很好地说明了规范化与个体化的关系。

总而言之,规范化是个体化的基础,个体化是对规范化的超越,只有做到规范先行,个体化之路才能行稳致远,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患者享受个体化带来的获益。

机器人与「微微创」引领未来

在以胸部肿瘤为主题的论坛里,微创技术总是不可或缺的议题,西子论坛也不例外。胡教授表示,作为胸外科的专科特色,手术一直是胸外科临床研究的重要主题,微创技术于 1990 年代前后进入到外科系统,外科治疗的微创化,正是腔镜技术给疾病治疗带来的一项重大改变。

目前,肺癌、食管癌以及胸壁外伤等疾病,均可通过微创手段进行治疗。这种技术令创口更小,术后恢复时间更短,最终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获益也更加显著。

作为一项历久弥新的技术,微创依然处于发展的快车道上。胡教授特别提到了手术机器人。他表示,腔镜微创技术经过 30 年的发展已进入相对成熟期。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外科,腔镜手术已占到所有手术的 90 左右。手术机器人的出现令微创技术再获发展动力。

不过,当下的手术机器人只是一个更加灵活的机械操作系统,控制它的中枢系统依然是外科医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手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这一方向值得胸外科医生高度重视,有可能为今后的学科发展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应用较广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一种通用机器人系统,较为适合泌尿外科,也应用于胸外科、妇科和肝胆外科,临床实践中存在通而不精的不足。因此对胸外科而言,下一步需要研发出适用于肺癌、食管癌乃至肺结节手术的专科机器人,以更好满足临床需求。

打造高水平学术平台,推动胸部肿瘤事业向纵深发展,推进胸部肿瘤规范化诊疗,聚焦多学科合作「量体裁衣」

除此之外,胡教授认为,微创手术未来或将进一步发展为「微微创」,并最终进化为无痕手术。他介绍道,胸外科的两个主要疾病——肺癌和食管癌,其病灶均有自然腔道与外界相通,因此完全可以借助食管本身和支气管树的导航技术到达肿瘤所在部位进行切除。早期原位癌也可借助细胞诊断学技术以及新近出现的磁导航技术,实现病灶的定点切除。

打造高水平学术平台,推动胸部肿瘤事业向纵深发展,推进胸部肿瘤规范化诊疗,聚焦多学科合作「量体裁衣」

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从侧面反映出的更是一种外科的思维方式与哲学,这给有志于在胸外科领域大展拳脚的年轻医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对此,胡坚教授建言道,年轻医生若要在专业领域内有所作为,首先应在手术基本功和新技术上有坚实的积累,这是外科医生开展工作的基点;其次在打牢基础的同时,要有亚专科发展的意识,尤其是从主治向副主任进步之时,要特别沉下心来进行攻关。唯有如此才能在领域内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