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6-12-15
原创

卫计委:我国公民健康素养达到 10.25%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发现和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是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策略和措施,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体系。 

2015 年 8-12 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了第五次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本次调查在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地区)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336 个监测点开展。 

调查结果显示,2015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 10.25%,较 2012 年、2013 年、2014 年分别增长 1.45、0.77 和 0.46 个百分点,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实现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 年)》中提出的「到 2015 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 10%」的工作目标。 

从知识、行为和技能来看,2015 年中国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为 20.6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为 10.36%,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 13.94%。从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来看,2015 年中国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为 45.72%,科学健康观素养为 33.82%,健康信息素养为 17.08%,传染病防治素养为 15.02%,慢性病防治素养为 10.38%,基本医疗素养为 9.49%。 

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是一项综合性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出台健康公共政策,建设健康环境,提供优质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产业。

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健康的社会责任,在行业内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工作,从教育、住房、交通、医疗、食品、环境等各方面为公众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继续做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建立并实施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推动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