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洪水猛兽,裹挟在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将日渐老去。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长寿时代」正缓缓向我们走来。
我国长寿时代来临以及由此带来的医疗需求变化的痕迹,早在多年前就已显现。
从数据上看,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 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数据显示,2015 年至 2021 年间,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从 2.23 亿增长到了 2.67 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从 16.1% 上升到 18.9%。而若完全依靠公立医院体系「消化」,单单医疗资源和就医体验而言,并没有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而这部分被市场迫切需要的医疗需求就部分促生了社会办医的契机。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社会办医在过去十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机构总量、单体规模和市场结构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从数量上看,社会资本办医的医疗机构占到了整体数量的 7 成。
在这个可观数据的背后,也面临着直观的挑战——定位简单、医疗质量有待提升、如何更好发挥品牌效应,等等,都是社会办医力量不容懈怠的核心议题。
近日,泰康学科发展大会在武汉举办,泰康医疗不仅在会上发布了「5+N」整体学科发展规划,更是宣布将打造消化医学中心、泌尿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与老年医学五大战略型重点学科,协同发展。
这些学科所覆盖的疾病范围,其高发人群均指向老年群体。泰康敏锐地洞悉长寿时代的健康需求,并以此布局医疗学科发展,不仅填补了当前社会医疗体系薄弱环节,贴合了国家号召的方向。同时,也是泰康一直不断完善的长寿时代泰康方案的又一次战略实践。
近些年,社会资本办医的风口有所转向,从最初的高歌猛进入市,到如今处处卷的竞争格局,这无一不反映出,社会资本办医的机遇与挑战早已悄然发生了改变。
众所周知,在早些年社会办医热潮下,各类非公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进,真正生存下来且发展较好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在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过程中,始终难以撬动的资源里,人才资源位列前茅。尽管国家政策大力的支持与推动,但是囿于公立医院「铁饭碗」等各项因素综合影响,医疗金字塔尖的人才始终难以形成自由的活水,较好的流向社会办医疗机构。
社会办医的定位是三级公立医疗体系的有效补充,而且作为门槛高、专业性强等为主要特点的医疗领域,想要涉猎并立口碑,是需要经受住各方面考验的。在泰康医疗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肖万超看来,社会办医的三大难题——人才、品牌和人气,要么良性循环、要么恶性循环,总之都需要逐个攻克,但其中人才是所有难题的「牛鼻子」。「没有好的人才,就没有好的学科,没有好的学科就没有好的医院;没有患者,就没有人气,没有人气的医院,就相当于不断亏损的机器,就更加谈不上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回溯泰康医疗自成立以来的决策中,高质量医疗人才培育都是重中之重,这一点从细数泰康医疗五大医学中心的院长及重点学科带头人几乎都有公立三甲医院的院领导或科主任的履职经历就可窥见一斑。此外,2021 年,泰康保险集团向武汉大学捐赠 10 亿元,设立「武汉大学泰康医学与教育基金」用于支持武汉大学建设一流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并成立武汉大学泰康生命医学中心,这也为泰康培育高质量医疗人才及科研平台提供了优越的平台。
肖万超表示:「医疗人才早期以引进为主,长期以培养为主,而且培养比引进更为重要。」正是在这种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战略指引下,泰康医疗在社会办医疗机构中一直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截至目前,泰康医疗拥有高级职称专家数量超过 340 多人,其中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全国和省级分会副主委及以上专家达 60 余位,建立起了从医学生到住院医师、青年医生、科室主任,最后到学科带头人、院领导的完备人才团队体系。此外,依托武汉大学泰康生命医学中心,泰康医疗医教研一体化平台正不断提质升级,人才聚集效应显著,科研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根据《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及共病模式变化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的疾病谱已悄然发生变化,以慢性疾病、退行性疾病为主的病种比例不断提高,且多病共存现象越来越普遍。其中,在所有高发的慢性疾病中,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科疾病等均在列。
这一社会趋势的变化,对所有医疗机构都抛出了一个发展的新命题,即如何精准地捕捉这一趋势并提前布局,调整优化自身的学科建设,以满足社会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
泰康显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此次泰康医疗公布的五大战略重点学科中,消化医学中心、泌尿医学中心和神经医学中心都纷纷在列,且泰康医疗分别聘任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原主任委员陈旻湖教授为消化医学中心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原学科带头人谢立平教授为泌尿医学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劲草教授为神经医学中心首席专家。除此之外,还聘任了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前英国伯明翰大学应用卫生研究院院长郑家强院士为全科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武汉同济医院肖骏教授为骨科首席专家。
这些专家不仅是各自领域的领头羊,也是对于学科发展有着深厚管理经验的专家,对于将各大学科打造成战略学科的发展之路,都拥有各自和而不同的见解。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担任科主任近 20 年的陈旻湖教授看来,泰康医疗的消化医学中心,医疗技术是核心和实力,除了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外,为了使泰康消化医学中心能够快速成长,还必须完善学科平台,包括利用他所执掌的深圳前海泰康医院的地理与政策优势,结合港澳先进医疗技术,形成多中心、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格局。陈教授还强调,模仿是创新的基础,首先要复制优秀的医疗模式,然后再进行改进与创新,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设备,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资源库等基础设施,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创新和标准化发展。
在陈教授的规划目标里,作为泰康医疗消化医学中心的核心主体,深圳前海泰康医院消化医学中心要在「一年内成为深圳市最好的消化医学中心;五年内成为大湾区最好的中心之一,并在国内形成有影响力的学科;最终实现医、教、研一体化发展,推动泰康医疗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打造具有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的领先科室」的战略目标。
而对于同样将人才作为第一要义的陈劲草教授,则在陈旻湖教授的基础上提出将通过培训神经医学中心内部人员和引进外部知名专家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并提升知名度,同时向国际医疗领域进军,与国际知名机构合作,吸引全球顶尖专家,进一步推动泰康医疗神经医学中心品牌的国际化。
在泰康医疗泌尿医学中心的首席专家谢立平教授看来,泰康医疗泌尿医学中心未来发展有三个关键思路:「me too」、」me special」和「me better」。其中「me too」指要保基本,常见的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以及前列腺等泌尿系统多发、高发疾病都能诊断、治疗,保证接得住患者的大部分需求;「me special」指差异化发展,通过优化就医流程和提升服务体验,以患者为中心打造全病程服务管理,从检查到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为患者服务;「me better」指建立自身的优势,围绕科室的核心专家,组建 MDT 团队,同时聚焦某项特色技术,组建医疗和服务团队并建立中心的数据库,为病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临床研究打好基础。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头狮子带领九十九只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九十九头狮子。」这就是著名的「狮羊效应」。类比到泰康医疗战略学科发展上,则体现重点学科、领军人才的领头作用。泰康也将不断坚持和加大对学科发展的投入力度。
据了解,为持续大力推动学科的发展,在此前举办的泰康学科发展大会上,泰康医疗还进一步提出了多项支持举措,为学科发展提供全方面的资源支持。肖万超介绍,随着学科发展整体规划的明确,泰康医疗还将在人力资源、空间资源、设备资源、运营资源、科研资源等多个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新增设立重点建设学科推动专项基金,支持与名院名专科建立专科联盟,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同时将知名医院的知名专家聘请为泰康医疗和医学中心专科(或疾病中心)首席专家、学术主任等,在现有学科基石之上,打造更强的学科高峰,不断推进长寿医疗体系建设,服务长寿时代。
11 年的沉淀和打造,从作为医疗事业出发地的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到今年深圳前海泰康医院的完全投入运营,泰康在医疗体系打造上的进程进入全新的阶段。特别是近年来,泰康医疗发挥险资办医优势,整合行业优势资源,旗下各医院以创建高水平的三甲医院为目标,积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在学科建设上持续突破,快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目前,泰康医疗旗下已有 20 余个学科获评省/市级重点(建设)专科。其中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 10 个专科获评为南京市医学重点专科。泰康同济(武汉)医院自医院开业运营以来,仅 3 年左右时间,就获评信息科 1 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 1 个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病理科等 4 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康复科等 5 个市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