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6-11-17
原创

齐鲁医院卷入停药风波 大批常见药品断供

最近,齐鲁医院卷入停药风波,长期供不应求的药品和停供的药品在一百种以上,其中抗菌药物类成为重灾区,部分进口药断供;因造影剂断货,部分检查也受到影响。有人说:...

最近,齐鲁医院卷入停药风波,长期供不应求的药品和停供的药品在一百种以上,其中抗菌药物类成为重灾区,部分进口药断供;因造影剂断货,部分检查也受到影响。

有人说:「停药?医生不开就好了,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我们药房的正好省事了。」

然而比停药更可怕的,是人们对改革失去信心,丧失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2016 年 10 月底,济南两家媒体转载《E 药经理人》杂志的报道,称当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多个药品断供。

齐鲁医院卷入停药风波 大批常见药品断供

报道称,2016 年 9 月中旬,齐鲁医院指定其全资控股的爱新卓尔公司作为所有招标药品入院唯一配送商,并向上游商业公司要求 5%~10% 的利润空间,致使一些药企停止向医院供货。而医院的态度很坚决,医药公司不供货,就会换药,找替代产品。

停药进行时进口药断供 造影剂断货

事隔半个多月,笔者接触了山东方面有关人士,发现停药确实对医院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不管是国产常见药还是进口小品种,各类药品轮流缺货,涉及的品种如走马灯一般,常换常新。

目前长期供不应求的药品和停供的药品在一百种以上。不管是这个季节的常用药——感冒药复方酚咖伪麻胶囊 (力克舒),还是比「力克舒」更常用的左氧氟沙星片 (可乐必妥),统统在常期停供的行列。抗菌药物类是停供的重灾区。入冬是呼吸类疾病的高发期,呼吸科的国产常用药供应断断续续,进口药干脆全线断供。

临床一线深受影响,但也只能兵来将挡。

以心内科为例,患者需要高度依从性才有耐心进行治疗。为了调整一位患者的血压和心律,医生需要帮助患者长期调整药物方案,「四分之一片」、「四分之一片」的增减量;不断换药,与耐药性斗争。于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缬沙坦胶囊 (代文) 没有;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倍博特)没有……

为了正常工作,临床医生不得不反复更改医嘱,开具可用处方。护士则要付出更多努力,在病房配药,不能享受齐鲁医院誉满全国的静脉配置中心提供的工作便利。有时为了获取药品,医生要为病人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去医院的高干门诊药房和政府宿舍区门诊部寻药。倒不是因为这些地方有「特供」保证,只是因为平日出货慢,有库存。高干药房发药后,同样面临「补货难」的困扰,停药面前人人平等。

更有甚者,事关疑难危重患者诊疗的强化 CT 检查,因为造影剂断货无法正常进行。齐鲁医院处置的重病号多,对影像科有着很强的要求,医生有时只能冒险让病人在闹市区往返五公里,前往影像学水平接近的山东省影像研究所行进检查。

「泛发性应激障碍」医——患 转为 医——企

停药同样冲击了获得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提名的齐鲁医院「院长科室」。 齐鲁医院业务分管院长的一位高足,对停药事件有着清醒的认识:停药危害临床安全和患者教育,可以说是「零加成改革」带来的「应激失调」。

然而放眼望去,这些问题并非孤例。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深化,各地纷纷进行公立医院「零加成」改革。但在实际操作中,劳务价格调整、财政补贴、社保支持却往往不到位,造成很多问题。

长期对药品收入的「路径信赖」,让许多改革后的医院再次把目光投向「以药养医」。 只不过是把「以药养医」的实现,从「医——患」之间前移到了「医——企」之间,通过各类「二次议价」实现。

但是,利益的纷争从来不是和风细雨。我国现代医学的重要起源地——湘雅医院和齐鲁医院,以及我国重要的区域性医学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尴尬的登上了新闻。

2016 年 1 月,《E 药经理人》杂志报道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停药事件。江苏省 2015 年 10 月实行「零加成」改革。由于医院流动资金下降,医院向药企收取「质量保证金」,实际上就是寅吃卯粮。最终医、企翻脸,一些药企停供药品。

同年,湖南「湘雅系」要求药企支付药房运转成本,为达到目的拒付药款,引发巨大的舆论震动,最终发展为湘雅医院 2016 年 11 月上旬的「哭穷」新闻发布会。

齐鲁医院采取投资经营的药品配送公司服务的手段,以「配送服务」向药企收取「买路钱」。从法理上,齐鲁医院的做法实际最高明,毕竟江苏省人民医院面临还款压力,「湘雅系」的做法跟商业贿赂一线之隔,齐鲁医院把招标理顺即可。

公立医院财务困境重重又想马儿好 又想马儿不吃草

在顶级医院上演的这一幕幕,暴露出前段医改工作在一些地方反映出的问题。

湘雅医院院长孙虹 2016 年 11 月上旬宣称:由于药品零差率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湘雅医院今年年收入预计减损 2 个亿,医院决定削减明年的设备购置费用 5000 万元,医院的发展或受到影响。湘雅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增加的收入仅能补偿下降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几。

齐鲁医院在 2016 年 10 月自 6 月 1 日起实行改革。根据《第一财经网》报道,齐鲁医院医务服务价格补偿降价项目的比例达到了 78%。尽管如此,以《第一财经网》提供的齐鲁医院 6-9 月数据(医院取消药品、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用合计 8814.1 万元,医疗收入增加 7040.8 万元)推算全年,医院一年减少的收入仍高达 5000 万。湘雅医院宣称该院药房年运转成本 9000 万,齐鲁医院与湘雅医院规模相当。据估算,加上药房成本,零加成改革让医院年终结余减损,接近于齐鲁医院全年药款的 10%。

于是,齐鲁医院对「5%~10%」「买路钱」的执着就有原因了。对医院来说,这不是钱,这是命,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大型医院攻艰克难,需要配置高尖端设备,运转成本高。齐鲁医院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为了满足山东大学医学院本科生实习及研究生教学的住宿需要,去年承租济南市委党校旧址就耗资上千万。

医院生存的每一分钟都需要钱,大型医院的财政问题远比外人想像的脆弱。让医院降低了药品、检查和耗材价格,却不让医院靠着医务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劳务或是享受财政、社保的支持挽回收入,必然让公立医院走向困境。

后记   齐鲁医院去年理顺了一件历史遗留的难题。医院成立一百多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完成的土地确权和土地证颁发,在这届领导班子解决了。这是一件不显政绩的苦差,笔者对齐鲁医院管理层印象颇佳。愿齐鲁医院早日摆脱问题。

延伸阅读:湘雅医院年损 2 个亿:医疗改革不是休克疗法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